某些植物激素和药物的检测方法及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ev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激素的超微量及原位检测方法的建立对于研究植物激素及其分子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药物的质量标准及药物动力学研究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论文应用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电致化学发光及荧光等手段建立了某些植物激素及药物的分析方法,并对这类物质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总共九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化学发光与电致化学发光常用的体系及一些新技术在药物分析上的应用,对研究蛋白质与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些常用方法和细胞分裂素检测技术的进展作了概述,同时还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做了概括。论文的第二至第六章主要应用了化学发光与电致化学发光等手段建立了某些细胞分裂素及药物的检测方法。第二章对几种细胞分裂素对钌联吡啶电致化学发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细胞分裂素的新方法,同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第三章在激动素对硫化镉修饰玻碳电极-过硫酸钾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有抑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激动素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检测限低至4.2×10-10mol/L,这一方法对于激动素的原位检测具有一定的意义。第四章中对石墨烯这种新型纳米材料在电致化学发光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石墨烯/Nafion/葡萄糖氧化酶修饰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利用葡萄糖在酶催化下产生的过氧化氢可增强鲁米诺的电致化学发光的性质,建立了检测葡萄糖的方法,并应用于血清中葡萄糖的测定。第五章建立了检测泛昔洛韦的毛细管电泳–钌联吡啶电致化学发光新方法,并应用于泛昔洛韦胶囊的测定,并研究了相关机理。第六章建立了以钌联吡啶-硫酸铈铵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检测美洛昔康的新方法并应用于美洛昔康片的含量测定,方法的检出限达3.7×10-10g/mL。论文的第七至第九章主要应用了荧光分析方法测定某些药物的含量及进行相互作用分析。第七章基于美洛昔康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水解产物具有荧光的特性,建立了测定美洛昔康的同步荧光分析方法并应用于美洛昔康片的含量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1.9×10-9mol/L。第八章利用他米巴罗汀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对两者相互作用时的猝灭类型、结合力、结合位点数与结合常数及构象变化等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测定模拟试样中他米巴罗汀的荧光猝灭法。论文的第九章应用荧光光谱法与紫外光谱法对四种细胞分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为细胞分裂素的分子作用机理研究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实施了六年的新医改政策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方面的效果,得出的结论是新医改政策在解决看病贵问题上略有成效,而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上无效果;接
在化工、制药行业中,经常使用到塔状的制粉设备,该设备顶上有一高速旋转的雾化轮,高温液体半成品从输料管道送入雾化轮,经雾化冷却后形成粉末状成品从塔状设备的出料口放出。为了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与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7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
以废聚苯乙烯泡沫、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在一定反应条件下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出钻井液用胶乳封堵剂FPS,对低聚物加量、单体配比、链转移剂和引发剂
第二十六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2015将于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会组委会诚挚邀请您拨冗莅临金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2011~2013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感染情况,为今后的布病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方法利用统计学方法,对2011~2013年乌鲁木齐市布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单节段脊神经后内侧支区域毁损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25例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均接受脊柱内镜下单节段腰脊神经后内
目的:分析牙周病和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指标,探讨牙周病和冠心病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78例(A组),非冠心病患者69例(B组),对两组均进行牙周检查,并抽取静脉血进行相关
世界领先的农业投入供应商拜耳作物科学公司(Bayer Crop Science)于2019年10月1日在其德国蒙海姆(Monheim)总部举办了2019年未来农业对话日活动。2019年8月,该公司与孟山都(M
西瓜(Citrullus lanatus),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西瓜属(Citrullus),一年生蔓生藤本,原产于非洲热带草原。由于西瓜遗传基础狭窄,在培育新品种方面受到限制,亟需新的育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