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和经肛门直肠粘膜瓣推移术(Endoanal advancement flap)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搜集关于LIFT、ERAF和复杂性肛瘘预后的相关文献。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数据,数据提取后,根异型性的大小,利用RevMan5.2软件采用固定效应模式或者随机效应模式对有关的比值比和95%可信区间等进行效应量合并,综合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果:本文共精选9篇文献,纳入560名复杂性肛瘘患者(其中施行LIFT 292例,施行ERAF 268例)。分别研究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RAF)治复疗杂性肛瘘的效果。结果发现两种手术方式的治愈率没有明显差异(OR=1.19,95%Cl:0.68-2.09,I~2=35%)。根据随访时间的不同而进行亚组分析,发现随访时间≤6个月,ERAF组治愈率优于LIFT组(OR=0.32,95%Cl:0.15-0.71,I~2=0%)。当随访时间≥12个月后两种手术方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OR=1.17,95%Cl:0.64-2.12,I~2=0%)。对比两组术后的肛门控便功能,发现实施ERAF组患者术后短期内发生控便功异常的风险高于LIFT组(OR=0.14,95%Cl:02.-0.80,I~2=0%),长期随访两种术式之间的控便功能(Wexner或CCFT)没有明显差异(SMD=-2.04,95%CI:-4.75-0.66;I~2=98%)。关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OR=0.63,95%Cl:0.13-2.97,I~2=27%)。结论:在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中,ERAF短期治愈率优于LIFT,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ERAF的复发率逐渐增加,最终两种术式的治愈率差异随之缩小,失去统计学意义。ERAF组患者术后控便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LIFT组高。对LIFT和ERAF的综合回顾,LIFT在治疗复杂性肛瘘时,其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方面可能优于ERAF。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种术式之间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