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理载荷下椎体节段间三维运动学特点。方法:L4-5间盘退变突出症患者15例,平均年龄40,2±4.1,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10名,平均年龄54,4±3.5,为对照组,采用双荧光透视影像系统(dual fluoroscopic imaging system, DFIS)与CT薄层扫描相结合三维立体定位技术研究腰椎在体运动。受试者腰椎进行薄层CT扫描,导入三维建模软件中建立椎体模型,将椎体模型与DFIS捕获的不同运动状态下(站立、屈伸、旋转及侧弯)的腰椎透视图像进行匹配,真实重现生理载荷下腰椎椎体间三维运动状态。通过测量椎体上的三维坐标系,获得病变节段(L4-5)和相邻节段(L3-4)椎体间在体运动学数据。结果:实验组病变节段(L4-5)在前屈后伸时,沿冠状轴、矢状轴和垂直轴的位移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沿冠状轴的旋转角度(3.7°±2.1°)较对照组(1.9°±1.1°)明显增加(P<0.05);在左右侧弯时,沿冠状轴位移运动范围(1.7±0.8)mm较对照组(1.0±0.6)mm明显增加(p<0.05),沿冠状轴旋转运动范围(3.4°±5.0°)较对照组(1.9°±2.1°)明显增加(p<0.05);在左右旋转时,沿冠状轴位移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沿冠状轴旋转运动范围(3.3°±2.8°)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相邻节段(L3-4)在前屈后伸时,沿冠状轴、矢状轴及垂直轴的位移均较对照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左右侧弯时,沿垂直轴位移运动范围(1.1±0.4)mm较对照组(0.3±0.2)mm明显增加(p<0.05);在左右旋转时,沿垂直轴位移运动范围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相邻节段(L3-4)在各体位下的旋转运动范围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三维运动模式与正常人不同,表现在病变节段屈伸活动及左右位移增加、沿垂直轴旋转有减少趋势,头侧相邻节段位移运动范围增加,这可能与腰椎间盘退变后,运动模式发生了改变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