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并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方面,如效率和灵活程度,是国企甚至外企很难企及的,这些也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还能够获取较高利润的原因之一。不过,民营企业的寿命却相当让人忧虑。由于经济形势的恶化,近5年民营企业倒闭潮不断上演。究其原因,内部控制不力是其主要原因。在民营企业中,上市民企由于受到证监会对市场监管的客观要求的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充足度的要求,其内部控制较为规范和严格。相对来说,非上市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由于其没有需要内部控制的客观要求,在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由此也带来了其发展的过程中有较大的风险。而这个方面的研究,国内较少涉及。因此探讨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上述问题的出现,理论界对内部控制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我国学者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演变与发展,从内部控制概念层面、理论框架层面和实务等层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真正以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为研究方法的文献十分有限,对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的诸多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导致人们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模棱两可。 鉴于此,本研究围绕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澄清和解释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种种猜想和推论,进而为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提供有力的证据。 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从内部控制法规及理论框架层面,从组织管理、个体行为视角,从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目标、控制模式维度分别介绍各研究领域主要成果,为问卷调查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广义的系统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权变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概念框架,将企业内部控制的权变环境变量设定为控制环境要素,包括领导风格、组织文化(企业文化)、道德价值观、董事会与内部审计机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及其实施、员工素质与能力匹配、授权与责任及外部环境等。在本研究中,围绕企业内部控制内部环境与企业内部控制外部环境的整合,构建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整体环境与控制模式选择、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权变模型。 在概念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本研究采取企业访谈、文献检查和参考相关理论研究框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以及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民营企业,从静态和动态双方面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在设计调查问卷方面,为了能够覆盖到尽可能大的企业的各个岗位,及提高数据的客观性,同时又不会触及企业的隐私,采用了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各个职位都可通用的李克特量表的调查问卷,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及控制模式等进行了调查。实践证明,不同填表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内部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内部控制整体目标实现程度及具体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判断时,会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上对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相对排序的评价是基本一致的。 以福建省为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模式主要由制度控制模式、文化伦理控制模式和家族控制模式共同构成。内部控制模式实现程度在不同行业、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组织结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家族控制程度下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民营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文化伦理控制的实现程度最高,制度控制实现程度居中,而家族控制实现程度最低。 道德与价值观、企业文化、授权与责任、外部环境与整体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显著正相关,其他控制环境要素对内部控制整体目标实现程度影响不显著。内部控制环境部分要素能够分别解释内部控制系统之制度控制模式、文化伦理控制模式及家族控制模式的有效性(模式选择及其实现程度)差异,但在全部要素进入模型时回归分析结果并不完全显著。 不同内部控制模式实现程度能够解释内部控制整体目标实现程度的差异。制度控制、文化伦理控制模式与整体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显著正相关,家族控制与之显著负相关。结果还显示,不同内部控制模式实现程度能够解释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的差异,制度控制、文化伦理控制模式与整体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显著正相关,家族控制模式对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无显著影响。 在上述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要素、提高内部控制系统整体有效性及内部控制模式有效性的相关建议。重视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特别是软环境要素(道德与价值观、管理哲学与领导风格、企业文化等)的优化与建设,是提高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整体目标实现程度非常重要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