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为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一文献综述,包括两篇综述:第一篇从糖尿病肾病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三方面论述了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第二篇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早期监测指标及肥胖与糖尿病肾病关系这四个方面论述了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一临床研究:1目的:通过对不同体重指数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及中医症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揭示肥胖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2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设计临床调查表,然后进行病例的收集,之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全部病例来自于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本研究共收集到126例患者,根据患者的BMI情况,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8.0)和非肥胖组(BMI<28.0)。本研究的观察指标有:1、一般资料2、病史3、实验室指标4、中医症候学指标。用IBM SPSS Statistics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研究结果:1)临床特征: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在年龄段、初诊糖尿病肾病年龄段、DM发展到DN时间段、既往高脂血症、肥胖家族史、TG、CHO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男性与女性在年龄段、初诊糖尿病年龄段、初诊糖尿病肾病年龄段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肥胖组男女两性间年龄段存在统计学差异,而非肥胖组男女两性间年龄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2)中医症候情况:两组均常见的症状有倦怠乏力、便秘、心烦失眠、自汗、盗汗、口渴喜饮;常见的舌脉有舌红、舌淡、舌淡红、苔薄、脉沉细无力、脉濡细等;另外,肥胖组多见脘腹胀满、头晕目眩、肢沉体胖、苔黄腻、苔浊腻、脉弦滑、脉弦滑数等;非肥胖组多见肢体麻痛、脉涩不利等;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在本证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肥胖组阴虚燥热证发生率高于非肥胖组,而非肥胖组阴阳两虚证发生率高于肥胖组;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在标证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肥胖组湿热证、痰瘀证的发生率高于非肥胖组,而非肥胖组瘀证的发生率高于肥胖组。3)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年龄段、体重、FPG、HDL、β2-MG、CRE、UAE在本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段、体重、BMI、腰围、FINS在标证(湿热证、寒湿证、瘀证、痰瘀证)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结论:1)临床特征:年龄、糖尿病病程、肥胖、男性可能是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肥胖组患者的肥胖家族史伴发率高;肥胖组患者易伴发脂代谢紊乱。2)中医证候学特点: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无论肥胖与否,气阴两虚都是其主证,兼夹瘀证、痰瘀证。其中,肥胖组患者以气阴两虚、阴虚燥热夹湿热、痰瘀证为主,非肥胖组以气阴两虚夹瘀证为主。3)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本证的变化趋势是:阴虚燥热证到气阴两虚证再到阴阳两虚证;标证的变化趋势是:湿热证到湿热、痰瘀证再到瘀证。肥胖相关性指标(体重、BMI、腰围)与阴虚燥热证、湿热证和痰瘀证相关;FPG与阴虚燥热证相关;FINS与湿热证相关;肾损害相关性指标(β2-MG、CRE、UAE)与阴阳两虚证相关;阴阳两虚证组的HDL水平较非阴阳两虚证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