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本研究采用回顾-前瞻性调查分析方法对7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证候进行分类归纳,总结2型糖尿病的常见证候内涵及证型分布;2.观察针刺对6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应,对本病的辨证和治疗提供有效可行的依据。方法:1.研究根据2006-2011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针灸专家门诊、安徽省中医院针灸科、大连大学医院针灸科、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等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2型糖尿病中医四诊信息,采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进行统计学处理,将临床回顾性资料640例信息纳入运算组,将2013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收集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前瞻性症状资料纳入考核组,分析其证候规律,确立其证候贡献度,获得证候内涵及分布,初步建立2型糖尿病中医诊断标准。2.根据证候研究中所分析出的临床证候,对2006-2011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针灸专家门诊、安徽省中医院针灸科、大连大学医院针灸科、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等就诊的6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辩证取穴施以针灸治疗。观察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糖指标,血脂指标和临床疗效。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通回顾性资料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主要包括:形体肥胖,口渴多饮,喜冷饮,烦热盗汗,而红,多汗,消谷善饥,倦怠无力,性情急躁易怒,心悸,腹胀,水肿,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频率出现在40%以上。综合回顾性资料分析胃热炽盛、胃热滞脾、气阴两虚、肺热津伤、阴虚夹瘀、阴阳两虚这6型是本病的常见证型。胃热炽盛型:主症为形体肥胖、消谷善饥、面红、渴喜冷饮、口馊、腹胀、尿少、尿黄、便秘、便干、舌红、苔黄、脉滑、脉数。胃热滞脾型:主症为形体肥胖、消谷善饥、口馊、渴喜冷饮、腹胀、而红、发热、尿多、便干、带下色黄粘稠、月经质稠、月经色暗红、月经有血块、苔黄、脉滑、脉数。气阴两虚型:主症为形体肥胖、口渴多饮、渴喜冷饮、面红、疲乏无力、气短、自汗、盗汗、咳吐痰涎、五心烦热、头昏、头胀、头痛、心悸、失眠、眩晕、耳鸣、眼花、腹胀、月经量少、舌红、苔黄、脉细、脉数。肺热津伤型:主症为形体肥胖、口渴多饮、渴喜冷饮、面红、眼花、眩晕、倦怠无力、气短、咳吐痰涎、自汗、耳鸣、腹胀、盗汗、头痛、头昏、头胀、心悸、失眠、胸胁胀闷、胸乳胀痛走窜、手足心汗、少腹胀痛、尿少、尿黄、便干、月经色暗红、月经有血块、月经量少、舌红、舌暗、苔薄、苔黄、脉细、脉数。阴虚夹瘀型:主症为口渴多饮、渴喜冷饮、面红、口渴多饮、胸胁胀闷、胸乳胀痛走窜、手足心汗、潮热、心悸、眩晕、少腹胀痛、便秘、月经色暗红、月经有血块、舌红、舌暗、苔薄黄、性情急躁、潮热、脉弦。阴阳两虚型:主症为形体肥胖、口渴多饮、性情急躁、胸胁胀闷、胸乳胀痛走窜、畏寒、腹胀、嗜睡、注意力减退、少腹胀痛、心悸、眩晕、潮热、盗汗、手足心汗、腰膝酸软、夜尿、尿频、便溏、尿少、便干、月经色暗红、月经有血块、舌红、舌暗、苔薄、舌淡、苔白、舌齿痕、脉滑、脉弦。2.治疗3个月后,对6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分析显示:显效305例,有效248例,无效87例,总有效率为87.09%。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显示:FPG(治疗前13.13±2.66,治疗后8.90±3.02)、FLP(治疗前39.85±8.56,治疗后26.61±10.44)、FINS(治疗前46.36±9.97,治疗后31.51±11.48)、Homa-IR(治疗前27.70±10.18,治疗后13.76±9.89)均明显下降(P<0.01),ISI(治疗前1.26±0.19,治疗后5.52±0.64)、Homa-β(治疗前101.72±28.67,治疗后136.01±51.53)明显升高(P<0.01),TC(治疗前5.70±0.75,治疗后5.10±0.55)、TG(治疗前2.34±0.65,治疗后1.85±0.53)、LDL-C(治疗前2.95±0.38,治疗后2.75±0.25)均明显下降(P<0.01),HDL-C(治疗前1.13±0.34,治疗后1.51±0.23)明显升高(P<0.01)。结论:1.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及大样本的病历调研,全面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采用严谨的设计思路和先进的统计学方法,结合专家意见,分析2型糖尿病的临床信息,通过临床验证,获得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证型为胃热炽盛、胃热滞脾、气阴两虚、肺热津伤、阴虚夹瘀、阴阳两虚6型。2.针灸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3.本研究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联合运用到证型的研究中,充分发挥了多元统计方法的作用并避免了两种方法各自的不足,使证型和证候内涵的归纳更科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提高临床疗效的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