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人类依靠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以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土地整理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渐发展完善。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从1998年开始开展,至今已有将近二十年的发展经验,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土地的利用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人地矛盾也亟待解决,因此,土地整理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优势愈发突出。苍溪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农业发展十分困难,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利用当地猕猴桃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解决当地用地需求大、人多地少等矛盾,苍溪县急需依靠开展土地整理项目,明确土地整理目标,消除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限制因素,结合当地的猕猴桃特色资源优势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使土地整理真正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建设。本文针对苍溪县猕猴桃产区土地整理项目,构建农村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揭示土地整理后农业产业发展能力的差异,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苍溪县白鹤乡、石门乡土地整理项目使项目区内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具体表现为:田地更加有利于农业生产耕作,农田水利设施更加完善,农村道路状况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2)通过构建项目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得出项目区综合效益评价为“良好”的结论,其中猕猴桃单产值增长率、土地平整率、植被覆盖增加率、改善田间道路通达度成效突出。(3)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苍溪县以6-25度的坡耕地为主,占耕地总量的86%,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致使耕地质量总体不高;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土地整理的管理机制是否合理、土地权属是否明晰都会影响到土地整理项目能否有序、持续的开展。(4)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吸纳社会资本,提高供给能力;系统制定规划,形成整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