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快速交通往往对外围大型自然生态绿地产生不利的生态环境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包括道路建设对动植物栖息环境的破坏,环境理化性质的恶化,还涉及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定性研究层面,定量化研究较少且不成熟,对不同尺度的研究的科学性不强。在以上背景下进行的武汉市生态绿楔尺度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以武汉市绕城高速周边五大生态绿楔为研究对象,在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地理信息学、生态经济学、土地资源学的理论指导下,借助ArcGIS、ENVY4.8及Fragstats-4等分析工具对武汉市绕城高速周边五大生态绿楔进行了1996、2000、2005、2009年土地利用覆盖结构、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主要结论:(1)耕地及建设用地变化最为明显——耕地面积呈波动不稳定性,建设用地面积逐年递增;(2)建设用地主要的转移来源为耕地,并沿交通线拓展,表现一定的“亲水性”;(3)整体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及解放后武汉市城市形态演变的交通建设影响,以《武汉市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2012年)》为参考,提出武汉市绕城高速周边生态绿楔保护策略——宏观尺度绿道整体保护策略及中观尺度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体系:(1)基于绿道理论的生态绿楔整体保护策略:绿道规划定位——位于城乡结合部以生态生活经济一体化为规划目标的城乡型绿色廊道网络;提出生态保护、休闲游憩及遗产文化等功能定位的绿道策略;地提出构建环城生态廊道网络系统及环城游憩网络系统,创新性将绿道规划与武汉市绕城高速周边生态绿楔保护结合起来;(2)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绿楔个体保护策略:评估流程——“划分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功能定位、保护与利用策略”;评估体系指标选取及评估方法构建。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从而确定不同用地的最佳利用途径——生态组织、休闲游憩、生物生产等,构建绿楔尺度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保护策略,可操作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