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社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现况调查目的 通过《社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描述社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现状,分析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为构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整合服务系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研究法设计《社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调查问卷》并实施,问卷包括一般资料(人口学资料、社会经济资料)、老年人能力评估表(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和社会参与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项目)、长期照护需求调查表(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和社会参与需求4个维度,共20个条目)三部分,各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问卷调查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和目的抽样法选取在泰安市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205名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得分为(55.71±10.51)分,其中各维度中医疗保健服务得分最高为(16.92±4.04)分。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总分与慢性病患病数量、能力等级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与经济来源的社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病数量、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和能力等级是长期照护需求的正向影响因素,居住情况和经济来源是长期照护需求的负向影响因素;预测因子排名前三位依次为能力等级、居住情况和年龄。结论 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需求依次为医疗保健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日常生活照料和社会参与;长期照护的重点对象为失能程度重、独居、慢病数量多、高龄、无配偶的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能力等级、居住状况和年龄。第二部分 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整合服务系统的构建目的 在现况调查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构建适合我国的“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整合服务系统”,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托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上构建系统草案,经过焦点小组访谈、预试验和专家小组会议,形成初稿、讨论稿、定稿,构建“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整合服务系统”。结果 构建的“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整合服务系统”理论框架包括“主要目标”、“构建原则”、“构建理念”、“总体需求”“服务内容”、“组织架构”、“功能架构”、“运作路径”“服务流程”9个方面。结论 构建的“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整合服务系统”可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医院照护服务的无缝链接,为失能老年人的评估和管理提供更科学、更高效、更智能的长期照护整合服务。第三部分 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整合服务系统的认知评价目的 设计《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服务整合系统认知状况与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失能老年人社区化的长期照护服务整合服务系统”进行认知评价,验证系统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方法 设计《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服务整合系统认知状况与满意度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对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服务整合系统的满意度和认知(系统的优势、劣势、实施困难)三个方面,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认知越好。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泰安市、济南市、日照市32个社区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服务整合系统认知状况与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录入SPSS18.0统计软件,所得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结果 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57,信度良好,可以评价社区工作人员对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服务系统的满意度和认知。社区工作人员对“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服务系统”认知中系统优势得分最高,均在4分以上,系统的困难得分中等,系统的劣势得分最低。社区工作人员对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整合服务系统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1.社区工作人员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整合服务系统”认知较好,满意度较高;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整合服务系统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和实施困难。2.本研究构建的“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整合服务系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社区长期照护实践提供了借鉴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