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肠癌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的结肠癌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肠癌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常被患者忽视,也易被医生漏诊和误诊,等到医院诊断明确时,大部分己属中晚期,并且已有30%B超及CT发现不了的肝转移。结肠癌的治疗仍然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肠癌患者术后约50%出现转移和复发。除部分早期患者外,晚期和手术切除后的患者均需接受抗癌药物治疗,它能使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5-15%,是结肠癌综合治疗中除外科治疗后又一重要治疗措施。然而由于抗癌药物具有缺乏靶向性、体内半衰期短等缺点,大多数的抗癌药物不能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纳米技术的出现对肿瘤的治疗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很多抗癌药物包裹在胶束、脂质体、微球及纳米粒中,从而使药物达到缓释及靶向运送到肿瘤部位的目的。恩度是人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具有广泛的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然而半衰期较短(约1-2小时),临床应用需多次给药,给患者造成很多痛苦及注射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对恩度缓释剂的研究较少,经检索,目前还没有可以静脉注射用的恩度纳米粒缓释剂的报道。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以聚乙二醇修饰的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为载体材料的载恩度纳米粒的合成制备,并且考察其形态特征、动物体内、体外释药特征及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本课题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复乳法(w/o/w)制备出相应粒径的载恩度PEG-PLGA缓释纳米粒,观察其形态以及粒径分布,并研究了复乳法制备缓释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是对得到的载恩度PEG-PLGA纳米粒的体外及体内性能的研究,主要考察载药纳米粒能否发挥缓释作用,在体内能否发挥长循环及被动靶向作用。第三部分通过动物实验考察载恩度PEG-PLGA纳米粒对结肠癌的治疗作用,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方法考察肿瘤血管抑制及恩度的蓄积情况。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制备复乳的剪切速度、外水相聚乙烯醇(PVA)浓度、油相外水相体积比、内水相油相体积比等因素对纳米粒形态及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复乳的搅拌速度、PVA浓度、PEG-PLGA浓度、内水相体积等都对微球的外观及包封率有显著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条件并及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微调,最终得到了包封率较高的载药纳米粒。并且PEG-PLGA制备的纳米粒具有较理想的药物缓释作用。体外释放时间长,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在体内能有效地避免了网状内皮细胞的捕获,静脉注射载恩度PEG-PLGA纳米粒后恩度的半衰期长于注射恩度的半衰期,且各组织中恩度的含量也较高,发挥了长循环的作用。载恩度的PEG-PLGA纳米粒能被动靶向作用于肿瘤组织,使肿瘤内恩度含量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少,抑瘤率增加,对结肠癌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采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PEG-PLGA作为载体材料,可将恩度制备成缓释纳米粒,达到了其体外及体内缓慢释放恩度的目的,并能被动靶向作用于结肠癌肿瘤,增强了恩度的治疗作用,同时本研究对载药的纳米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