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石墨烯气凝胶是一种以石墨烯为主体,具有三维网络骨架结构的骨架材料。具有质轻、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亲油疏水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电极材料,能源储存,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石墨烯片层间存在π-π键及范德华力,导致石墨烯纳米片层之间极易发生团聚与堆叠,且随着材料多孔性的提高,结构的机械性能难以避免随之降低。故在构筑石墨烯气凝胶三维网状结构的同时,如何保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气凝胶是一种以石墨烯为主体,具有三维网络骨架结构的骨架材料。具有质轻、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亲油疏水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电极材料,能源储存,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石墨烯片层间存在π-π键及范德华力,导致石墨烯纳米片层之间极易发生团聚与堆叠,且随着材料多孔性的提高,结构的机械性能难以避免随之降低。故在构筑石墨烯气凝胶三维网状结构的同时,如何保证其多功能性,并进一步构筑具有较强力学性能的柔性多孔材料成为了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纤维素为骨架制备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有效增强了石墨烯气凝胶自身的力学性能,获得了不同形貌的低密度(0.03 g/cm~3)柔性多孔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材料。本文采用了冷冻铸造法与冷冻干燥法相结合的制备方法,系统探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结构及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通过改变冷冻铸造条件,获得了具有特殊定向结构的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及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薄膜。在选用质量分数为2%的纤维素水溶胶作为复合气凝胶骨架的基础上,所获得的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并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呈现各向异性。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薄膜在制备过程中消除了由于冰晶移动对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获得了结构取向高度统一,结构完整性良好的薄膜材料。本课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红外光谱等方法探究了石墨烯含量及特殊定向结构对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宏观形貌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的结构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呈现不同的结构特点,具备各向异性,且石墨烯片层仅通过物理方式附着在纤维素骨架上,不同结构的纤维素骨架对于石墨烯的承载能力是不同的。本课题采用压缩力学测试探究了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在不同方向上的压缩力学行为,进一步分析了石墨烯含量及定向结构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具有定向结构的纤维素骨架相较于无定向的纤维素骨架,能够承载更多的石墨烯,并具有更加优良的力学性质。所获得的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的压缩力学性能由于结构具有各向异性,在不同方向上同样呈现不同的力学特性。在垂直方向上,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的压缩刚度相较于纤维素骨架有明显提升,且随着石墨烯含量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材料抗压能力提升;但在水平方向上,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压缩刚度同样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压缩刚度相较于纤维素骨架有明显下降,材料抗压能力下降。本课题采用热重分析等方法探究了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的热稳定性,采用热导率测试获得了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的热导率数据,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方向及不同石墨烯含量对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热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在200℃以内具有良好的热学稳定性,且隔热性能良好。块体材料的隔热性能与结构一致,呈现各向异性。在水平方向上的热导率明显高于垂直方向,垂直方向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在水平方向上,热导率基本保持不变,但在垂直方向上热导率有较明显的提高。
其他文献
茂金属聚丙烯材料(mPP)是一种发展迅速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凭借其密度小、无毒、易加工成型和机械性能优良等优点,已经深入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包括出行、家用以及生产如家用电器、汽车行业、建筑行业等,这也促成聚丙烯成为我国第二大消费产品。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主要包括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由于能源的不断消耗和大量使用,需要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对聚丙烯行业的需求也慢慢有所提升。与以往的石油需求相比,如今
化石能源供应的紧缺性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要求寻找一种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氢能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具潜力的替代能源之一。电解水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制氢法,但由于电解水的两个半反应,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和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存在较高的能垒,目前电解水产氢的效率并不高。虽然Pt基和RuO2/Ir
化学链技术能够提高能量利用效率、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具有独特的CO2内分离特性,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化手段。Cu基载氧体和Fe基载氧体是化学链中常用的载氧体,Cu与Fe复合可以改善Fe基载氧体的反应活性,且能抑制Cu的烧结,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DFT可以从分子层面描述载氧体自身的结构变化以及其与固体燃料之间的反应,对深入探究协同机理,设计更优的载氧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煤焦模型和氧化铁团簇模型
pH响应膜是一种对外界环境pH值变化具有刺激响应和自我调节功能的智能膜。当外界环境pH值发生变化时,具有pH响应功能的聚合物发生构象变化,通过改变膜的孔径大小,影响其渗透性能。pH响应膜可以适应不同环境,作出相应的性能改变,在药物控制释放、水处理和化学阈等多个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将具有pH响应性的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MA)接枝到聚偏氟乙烯(P
光催化产氨反应能够有效利用空气中充足的氮气,缓解传统合成方法导致的全球变暖等问题。催化剂表面受光激发产生的载流子激活N2分子中的N-N键,并与来自水的质子结合转化为NH3分子。BiOCl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无毒、化学性质稳定等优势,但因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低、禁带宽度较大、光吸收程度较弱、比表面积较小等弱点限制了其在固氮领域的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取调控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和构建异质结构的方式对B
随着各种玻璃陶瓷体系不断被研究完善,玻璃陶瓷已然成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陶瓷材料之一,白榴石玻璃陶瓷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断裂韧性及生物相容性,通常被用于高性能义齿材料。但是,作为一种难加工的硬脆材料,该材料在磨削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表面和亚表面损伤,严重影响材料的性能。为了提高白榴石玻璃陶瓷的精密磨削加工质量,有必要对材料在磨削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机理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准静态条件下纳米压痕实验获取了
生物电极是实现生物组织与外部电气硬件信息交流的关键界面器件,其在人类大脑研究、生物电子医疗和神经义肢等科学研究领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为匹配生物组织的拉伸特征,例如,人体肌肉具有40%的伸缩,要求电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可伸缩性,使其在拉伸状态下具有低电阻变化率,避免因电阻变化巨大,形成低清晰度、不准确的电信号,甚至电极失效。然而,典型导电材料(金属、碳、导电聚合物等)的不可拉伸性,很难使电极在高拉伸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开发新型清洁能源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电解水是解决能源和环境危机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该过程可以产生清洁的氢能源,且二氧化碳排放为零。但组成水分解的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均需要高效的催化剂驱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因具有稳定可调控的结构及较多的活性表面,在电催化方向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基于ZIF-67开发的Co基电催化剂,在保留前驱体材料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材料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产酸发酵菌群产生的丙酸、丁酸等有机挥发酸(VFAs),须由产氢产乙酸菌群将其转化为乙酸和H2后方能进一步被产甲烷菌群利用并最终被转化为甲烷,具有互营降解的显著特点。其中,丙酸是最易由产酸发酵菌群产生,却是最难被产氢产乙酸菌群进一步转化的VFA,被认为是影响厌氧消化效能和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基于颗粒活性炭(GAC)可以通过构建微生物种间直接电子传递(DIET)途径促进VFA
受自然界生物马达的启发,研究出了许多人造微马达,这类微马达能够将周围介质中储存的化学能或其他形式的外部能量(如光)转化为自主驱动实现运动。目前人造微马达主要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硅材料以及贵金属材料制备而成,面临着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并且现有的大部分化学驱动微马达需要不断补充过氧化氢燃料为马达提供能量,某些中间有毒副产物限制了微马达的广泛应用。因此亟待开发能实现多种生物酶有效分装及协同作用的具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