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由于具有优良的粘附性、耐水性、耐溶剂性和耐老化性能等,在市场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于高性能丙烯酸酯压敏胶来说,溶剂型更突出了它的不可替代。但从研究现状来看,该压敏胶还存在污染大、涂布困难、剥离强度低、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为此,本文以低毒的乙酸乙酯为溶剂,Al ACA为交联剂以及甲醇为稳定剂制备出一系列单组份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并通过改变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单体的种类和用量以及优化合成工艺等对该压敏胶进行了改性研究,为新型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应用的引发剂的种类包括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TBPP)、过氧化新戊酸叔戊酯(TAPP)和传统的BPO,研究发现不同的引发剂和不同用量对压敏胶聚合物的特性以及压敏胶粘接性能均有影响。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压敏胶聚合物的粘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排序为:BPO>TBPP>TAPP;且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粘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由于TBPP引发聚合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分子量分布较宽,胶液粘度适中,可代替传统的BPO引发剂,因此本文还将TBPP引发剂详细应用到单组份交联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中。结果表明,TBPP的用量需在0.6 wt%以上才能获得较高的单体转化率,且压敏胶的粘接性能随TBPP用量和交联剂用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体而言,当使用1.2 wt%用量的TBPP和0.5 wt%浓度的Al ACA时,获得的压敏胶的综合性能最佳。应用的单体种类包括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4-丙烯酰吗啉(ACMO)、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DMA)和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IEMA),它们结构中分别带有不同的功能基团,对压敏胶的粘接性能影响不同。研究表明:HDDA作为内交联剂,对持粘力的提高远不如外交联剂,当用量在0.1wt%时,压敏胶的180°剥离强度可达到25.0 N/25mm,但持粘力只有7 h;TPGDA的用量应控制在0.4 wt%以内,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效果与HDDA大致相同,但由于空间位阻作用,TPGDA的加入会影响Al ACA交联剂的交联;ACMO的加入不阻碍压敏胶的交联,并对压敏胶的性能有促进作用,从综合性能和生产成本考虑,选择w(2-EHA)/w(ACMO)=38:6较好;NNDMA对压敏胶的性能影响最好,当w(2-EHA)/w(NNDMA)=20:2时,压敏胶的综合性能最佳:环形初粘力为15.6 N/25mm,180°剥离强度为23.4 N/25mm,持粘力>72h,且耐水性好;而IEMA的加入促使压敏胶的粘度迅速上升,性能较差,故不适合用于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本文还对压敏胶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加料方式、单体组成、功能单体、交联剂以及烘胶温度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料方式对压敏胶的性能影响很大,单体最好采用二次滴加方式,但前后的滴加比例不同也会影响胶性能;与BA、MEA和PHEA相比,THFA单体对压敏胶的性能改善效果最佳;AA单体的用量在2~3wt%之间为宜;而Al ACA用量和适宜的烘胶温度应根据实际生产要求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