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慰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言语行为,是指当事人遭遇不幸、挫折而处于忧伤、气愤、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时,说话人为改变其消极情绪所实施的一种言语行为。及时、有效的安慰能使他人迅速从消极情绪中恢复。目前,国内外对安慰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对比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但很少有学者从语用僵化的角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安慰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僵化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它使外语及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不能顺利朝着目标语言的方向发展,是学习者提高外语水平的一大障碍。目前僵化研究已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广泛兴趣,国内外研究者也已经从语音、词汇、语法等角度证明了僵化在中介语中存在的普遍性,而语用作为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其僵化情况也正成为关注的焦点,但对于具体语用能力僵化的分析尚不多见。作为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的交叉学科,狭义的中介语语用学就是研究“非母语的第二语言操作者在使用和习得第二语言行为时的模式”(Kasper&Dahl,1991)。因此,本文将以中介语语用学和语用僵化为框架,以安慰言语行为作为切入点,采用“语篇完形测试”问卷来获取英语本族语者和非英语专业一至三年级英语学习者的安慰言语表达情况。研究以Brant R. Burleson (1985)对英语安慰策略的分类为依据,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安慰言语行为的语用僵化情况及成因。通过对每组调查对象使用安慰策略的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分析,比较各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数据分析显示:三组不同年级的英语学习者在安慰策略的使用频率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与英语本族语的标准还有较大差异。该调查结果表明英语学习者在安慰言语行为的使用上存在语用僵化现象。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可能导致语用僵化产生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一语影响及输入不足,并从英语教与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克服语用僵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