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思想的广泛传播,都必须经历一个由少数人到多数人参与的过程。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意识形态的传播,以受众的语言文化背景为依据选择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途径,经过不懈地努力,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从少数人的信仰到全党和全苏区人民的指导思想。这种有效的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广泛传播的红线和灵魂,值得我们系统研究。本文主要是从传播学的视角来探寻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有效途径,进而揭示其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大众化传播提供的有益借鉴。基于这样的研究思路,本文从六个部分展开论述,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总结了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概括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点明了研究的方法及创新之处,界定了“中央苏区”的时间、空间范围,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的涵盖内容以及本论题涉及到的相关的传播学知识的概念。第二部分考察了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背景。这一时期,国共双方尖锐对峙,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之下,中央苏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呈现衰败落后的态势,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社会土壤也是积弊深重,这样的历史背景导致苏区广大群众对共产党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党内也充斥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些都严重影响党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当然,它也同样昭示着马克思主义传播何以可能和如此必要。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途径。中国共产党根据苏区群众的具体特点,选择运用翻译图书、发行报刊,开通红色广播,张贴红色标语的大众传播,建立党内宣传机构、群众性宣传团体及各类学校的组织传播,表演戏剧、传唱歌谣、讲演画报等文艺活动为主的人际传播三种主要途径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普及,还原并勾勒出一个清晰的、系统的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图景。第四部分展示了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所取得的非凡成效。即广大群众的思想禁锢被解除,接纳和崇尚马克思主义;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政治文化水平普遍提高;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勇于投入革命洪流;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日益亲密,热烈拥护并爱戴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第五部分提炼了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途径的有效实践对当代的启示。诚然,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一些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选择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具体途径可能在今天已经不完全适用,但是,其中所体现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原则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即:注重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铸造一支高素质的“把关人”队伍,保障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良性发展;坚持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注重调查研究,深入群众,充分掌握社情民意,夯实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群众基础;探索与满足群众的现实需要,解决好新形势下群众的利益矛盾,强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利益驱动:创新与营造多元化传播途径,巧妙地选取切合群众特点又兼具娱乐与教化功能的新兴载体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把握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受众差异。第六部分为结语。综合前几部分的阐述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予客观评价,表明无论其积极价值还是局限不足都是进一步探究当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