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早在三百多年前被誉为欧洲法医学之父的意大利医生Paul明确指出: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推断是法医学鉴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准确的死亡时间的推断在很大程度上为侦察工作提供线索、划定侦察范围、确定嫌疑人有无作案时间、或者确定案件性质、阐明作案过程均有价值[1]。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法医工作者在死亡时间的推断方面使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取得可喜成果。但鉴于死后尸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尤其是自溶和腐败的影响,迄今,还没有找到一种方法对准确推断PMI具有相同程度的敏感性[2]。因此,准确的PMI推断尚需综合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评估。对于死后早期时间的推断,目前的推断方法较多;而死后较长时间尤其是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评估方法则相对较少,推断的误差也相对较大,且至今尚缺乏精确而简便的方法,因此死亡时间的评估尤其是死后较长时间的评估至今还是法医学的难题之一。 为此,本实验将生物力学理论和技术应用于PMI的推断,探讨了尸体软组织的生物力学性状的时序性变化与PMI的关系,进而将法医生物力学应用到PMI的推断,使法医生物力学(forensic biomechanism)的应用进一步得到扩展和延伸。同时,本实验运用计算机图像数字分析(Computer digital image analysis)技术,对肝细胞HE染色下进行病理学图像的体视学分析与量化处理,并将其应用于法医病理学PMI的推断,为病理学的发展趋势——量化病理学在法医学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进一步结合尸体主要脏器的常规形态学观察,探讨其与PMI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3~3.5月龄,体重250~300g,用颈脱位法处死后,立即置于恒温箱内,分0、6、12、18、24、30、36、42、48、60、72、96、120、144、168、192h时间组,提取胸部皮肤、腹壁肌肉、胸主动脉、大肠和小肠进行生物力学指标检测,每组5只,检测极限载荷、应力、应变等软组织生物力学指标。同时,提取全脑、最大叶肝脏、全心、左肺最大叶、左肾进行 HE切片染色和镜下观察,观察组织细胞的自溶和腐败的形态学变化;并对肝细胞进行体视学观察和量化处理,检测肝细胞的核面积、核浆比、核浆光密度比和核异形指数,探讨其与PMI的关系。 结果: 1、大体及镜下改变 大体改变:死后尸体主要经历了尸僵、尸绿、毛发脱落、腹部膨胀至“巨人观”,软化塌陷的过程,腹腔内脏器逐步液化。 镜下改变:脑、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组织形态随PMI呈一定规律性变化,脑自溶相对较快,48h即难以取出,心脏自溶速率较慢,96h仍可见心肌纤维。各组织细胞均经历嗜碱性逐渐减弱、嗜酸性逐渐增强的过程,细胞核染色质由逐渐聚集到最后突破核膜溶解。 2、软组织生物力学性状 皮肤具有最大的极限载荷,平均为11.67N;小肠的极限载荷最小,平均仅为1.37N。皮肤、小肠死后18h内均呈较明显下降趋势(YPMI=31.03-1.26XML,r=-0.985和YPMI=49.6-25.1XML,r=-0.956)。皮肤18~36h转呈上升趋势,36h后又呈缓慢下降趋势,但相邻各点差别无统计意义。小肠18h后无明显变化趋势。肌肉与大肠的规律较为相似,24h内均呈较明显下降趋势,相邻各点差别均有统计意义(YPMI=42.6-5.18XML+,r=-0.992和YPMI=58.1-7.83XML,r=-0.988)。之后,变化趋势不明显,称之为“平台期”。其中,肌肉24~96h呈平台期,之后缓慢下降,但96~168h相邻各点差别具统计意义(YPMI=173.9-23.8XML,r=-0.97);大肠24~72h呈平台期,之后缓慢下降(YPMI=231.7-44.1XML, r=-0.981)。血管死后变化趋势不明显。 血管的应变最大,平均为4.12,但变化趋势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其他组织24h内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速率较快,直线方程分别为皮肤:YPMI=55.1-45.6X应变,r=-0.974;肌肉:YPMI=45.5-36.8X应变,r=-0.993,大肠:YPMI=59.29-55.1X应变,r=-0.991小肠:YPMI=56.7-90.6X应变,r=-0.997。24h后肌肉与小肠变化趋势不明显;皮肤24~72h呈平台期,72h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72~96h无统计意义,96小时后下降趋势具有统计意义;大肠与皮肤较为相似,24~72h呈现平台期,72~192h呈下降趋势(YPMI=297.7-333X应变, r=-0.991),120h后各时间点的差别具有统计意义。 各组织的最大应力变化趋势与极限载荷趋势较为一致,血管仍无明显规律,其他组织在24h内下降趋势较明显。24h后,除小肠未见明显趋势外,均有下降趋势,但较24h内缓慢。 3、肝细胞病理图像分析的量化指标 肝细胞核面积变化不稳定,随PMI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核浆比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0h~36h差别显著(P<0.05)。36h~60h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二者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60h~72h下降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核浆光密度比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6h内呈逐渐上升趋势,36h达峰值,相邻点间差别具有统计意义(P<0.05);24h与36h差别明显(P<0.01)。36h~72h呈逐渐下降趋势,相邻点时间点差别均有统计意义。异形指数72小时内呈逐渐上升趋势(YPMI=-699.5-512.1XID,r=0.982)。 结论: 1、尸体各器官组织形态学时序性变化与 PMI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水中尸体比较,其自溶和腐败发生的早约12小时。因此,根据在死后各时段的器管组织细胞的时序性形态变化特点,可大约估算 PMI,同时,提示日常法医病理学检验时应注意鉴别生前弥漫性病变与死后自溶腐败性变化,应争取尽早在死后24小时内尸检或冷冻保存尸体。 2、尸体皮肤、肌肉、大肠、小肠软组织的极限载荷、应力、应变随 PMI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时序性趋势,在死后不同时间段的下降速率明显不同,存在各自的推断PMI的“窗口期”和互补性,综合各组织的各项指标亦能提高 PMI推断的准确性。提示软组织生物力学指标及其检测方法可以作为推断PMI的一种较客观、简便的技术手段。 3、病理学图像量化分析技术应用于PMI推断,证实了常规HE染色的肝细胞的核浆比、核浆光密度比、异形指数均较好地反映肝细胞的自溶腐败程度,其中,核浆光密度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核浆比和异形指数呈线性下降趋势,提示用组织细胞形态结构自身比较的相对性指标,可以避免制片、染色效果的影响,能更客观地反映细胞变化的情况,为量化病理学在法医学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