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温敏型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模型,以细胞周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为抗癌活性指标,选择MTT法初筛有效的21种民间药用植物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的复筛。结果发现包括洋紫荆在内的10种植物在复筛时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癌活性。其中,洋紫荆茎皮的醇提物在复筛中对tsFT210细胞显示了很强的G2/M期抑制活性,而且对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也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洋紫荆系豆科(Leguminosae)羊蹄甲属植物,学名Bauhinia variegata L.,《中华本草》记载为广西、云南等地的民间药用植物,其根、茎皮、叶、花均能入药,主治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咳血、肝炎等症。在我国云南部分地区民间也将该植物用于治疗肿瘤。文献检索表明,该植物的化学成分只有一篇文献报道,至今未见任何有关该植物的活性报道。 为阐明洋紫荆的抗癌活性成分,以便于综合开发利用该植物,本论文对洋紫荆中的抗癌化学成分进行了追踪分离,并对其抗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 1.本研究首次采用tsFT210和K562细胞活性筛选模型,通过乙醇提取及分步萃取,经活性检测,确定了有效部位,继而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洋紫荆的抗癌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从洋紫荆的茎皮的醇提取物中共分离了25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光谱数据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其中22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化合物5,21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bauhinione和bauhinitin。化合物1-6,8,9,14-2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分别为:N-萘基-2-苯胺(N-naphthyl-2-aniline,1)、biocyclomahanimbine(2)、mahanimbine(3)、grinimbine(4)、大黄素甲醚(physcion,6)、表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7)、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8)、原儿茶酸乙酯(protocatechuic acid ethyl ester,9)、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10)、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11)、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nic acid,12)、friedelin(13)、24(R)-9,19-cyclolanost-3-one-24,25-diol(14)、24(S)-9,19-cyclolanost-3-one-24,25-diol(15)、豆甾烷-3-酮(stigmast-3-one,16)、豆甾烷-4-烯-3-酮(stigmast-4-e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