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材料各向异性、可设计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在部件级复合材料构件的承载能力评估中,因为结构的尺度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材料各向异性、可设计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在部件级复合材料构件的承载能力评估中,因为结构的尺度大、连接成型的复杂性,导致其失效模式具有多样性,某些局部失效行为会诱发整体结构的早期失效,即造成结构失效的主控因素的具有不确定性,承载能力的数值预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很难控制在15%以内。同时在大型复合材料的部件设计流程中逐渐减少结构分析对试验的依赖已是一种行业趋势,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大型复杂复合材料构件承载能力的数值预测方法。本文根据大量实验得到的复合材料结构的破坏行为,着眼于有限元数值分析,采取整体等效简化与局部精细分析的相结合的思想,提出基于“模型群”的层次化分析策略,进而提出一种高精度大型复杂复合材料结构承载能力预测的数值计算方法。“模型群”分析首先通过整体等效模型的初步计算获取载荷传递和分配规律、基本强度和刚度信息,提供子模型的应力和位移边界。然后分别建立层合板失效模型、界面失效相关模型等精细子模型,分别对各子模型的边界施加由整体分析得到的相应的力或位移,通过比较各子模型的破坏单元数量、破坏速率以及破坏时间评估得到各个局部的主要失效模式及可能诱发整体失效的主控因素,最终建立一个只重点考虑失效主控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的标准化模型。利用复合材料层合板试验、复合材料薄壁加筋板试验的结果分别修正次级精细分析模型,从而控制各子模型的有效性和计算精度。采取“模型群”分析策略,对飞机尾翼盒段结构进行了整体—局部分析,研究了结构在弯曲载荷下各关键局部细节的破坏特点,探讨了结构失效的主控因素,并分析了结构的弯曲承载能力。在“模型群”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尾翼盒段关键承载区域对不同分层缺陷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在分层缺陷的预埋深度、大小和面内位置等因素中,尾翼盒段梁腹板结构对缺陷的深度较为敏感,损伤影响因子随缺陷半径增大而增大,在靠近梁腹板对称轴的区域内,分层扩展对缺陷位置更为敏感。
其他文献
混凝土重力坝由于施工质量、坝体老化等原因,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的局部损伤,并且局部损伤可能会严重影响重力坝的整体安全度。可传统力学都建立在材料的连续性假设之上,对这个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在迅猛膨胀。21世纪的今天,人类在有限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的制约下发展经济,面临着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挑战。随着现有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各种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其中对太阳能和风能方面的应用最具潜力。目前国内外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投入都比较大,使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发展迅速。国内外对风能、太
基于电流源型换流器的并联型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通过高压、大容量直流输电线路连接多个送端和多个受端,以实现多电源供电、多落点受电,并可连接多个异步交流电网。相比于两端直流输电系统,它的拓扑结构和运行方式更为灵活多样,运行的经济性也相对更高。随着世界电力工业的发展以及对多端直流输电技术的深入研究,已有多项多端直流输电工程投入运行。对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设计是整个工程的必要环节。为此,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
当前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通常按三相对称系统来处理。但严格来讲,电力系统的三相参数并不总是相同的。或者说,三相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不对称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很多因素使系统的运行具有更大、更多的不对称性。不对称系统的三相潮流计算成为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总结三相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对称分量坐标系,利用对称分量解耦理论,建立对称分量坐标
爆破振动不仅会干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会使得那些对振动反馈较为敏感的精密设备和一些特殊建(构)筑物产生影响。精密设备对使用环境的振动要求比较苛刻,若仅仅采用最大
小型断路器属于保护类电器,用于保护电气线路及设备的安全。当电气线路或用电设备发生过载、短路等故障时,其脱扣器应能及时动作,可靠地将电路切断;当电气线路或用电设备处于正常状态时,它的主触头应能可靠接通电路,其脱扣器不应误动作。因此,对小型断路器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小型断路器的可靠性,除了要研究其可靠性指标和试验方案之外,最关键的是要研制出一套用来贯彻其可靠性标准的可靠性试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