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在地球环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重点学科与研究领域。黄河三角洲湿地由于具有显著的原生性、脆弱性、稀有性,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经济与社会价值,所以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但是,目前对于黄河三角洲湿地演化和演化驱动力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实地考查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和数学方法,以四期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演化过程、演化驱动力及演化趋势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本文以黄河三角洲(东营市)为研究区,在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ERDAS8.5软件对研究区1985年、1996年、2000年、2004年四期的遥感影像进行了解译,获得该区四个时相的湿地资源数据库。然后,在Arcview3.3中进行叠加分析,算出1985~1996年、1996~2000年、2000~2004年三个时段黄河三角洲(东营市)各湿地类型转移概率矩阵,得出黄河三角洲湿地空间结构演化规律:1985年到2004年,研究区内草甸、滩涂、沼泽、沙滩、水田、盐碱地等自然湿地和盐田、虾田等人工湿地转出最大而转入较小,说明这些湿地类型的面积在减小,而建设用地和旱田等非湿地类型却在转化过程中保持转出较小而转入不断增大的趋势,而园林地虽然保持着“大转”和“大入”的波动状态,但其总面积基本保持较稳定状态。(2)通过黄河三角洲(东营市)1985年到2004年不同时段湿地与非湿地面积比例变化比较,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计算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演化速率,从而得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时间演化规律:从1985年到2004年,整个景观结构在湿地与非湿地之间、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之间以不同的速率不断演化着,湿地不断在减少,非湿地不断增加;自然湿地总面积在不断下降,其中滩涂和草甸的减少最明显,而人工湿地总面积在不断上升,其中盐田、虾田在迅速增长;三个时段中,1996 ~2000年研究区湿地的演化速率普遍大于非湿地的演化速率。自然湿地演化速率在研究时段不断减小;演化最活跃的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分别是滩涂湿地和盐田、虾田。(3)1985年到2004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在不断地减少,尤其是自然湿地不断退化,湿地的生态功能也逐渐减弱:沼泽和滩涂的减少致使水文调蓄功能正在逐年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甚至发生逆向演替,使湿地降解环境污染物的功能下降、三角洲的水情恶化,生物多样性遭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和破坏,河流湖泊因水面减少而对周围局部地区的气候调节功能降低,固碳功能遭到严重破坏。(4)宏观上,在研究时段的前期黄河三角洲(东营市)的湿地演化以自然因素为主,后期湿地的演化则逐步渗入了越来越强的人为影响;微观上,黄河三角洲湿地自身演化动力随着外界干扰贯穿始终,使整个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着顺向或逆向的演替。虽然黄河断流、水沙减少对湿地的负面影响在减弱,但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灾等自然驱动力对湿地的破坏威胁仍然存在并有加剧的趋势,而人为驱动力的强度则有增无减。因此,在致使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的各种驱动力不断作用并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其损失退化将成为一种基本趋势,这将主要体现在其生态特征、时空结构、功能等各方面及其演化上。本研究不仅可以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还为该地区进一步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鸟类保护等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具有普遍的资源环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