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联合新型血清生物标志物评估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应用双源CT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猪左心室结构及其整体功能参数的基线数据目的:探讨应用第三代双源CT(DSCT)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猪左心室结构和整体功能参数动态变化的可行性,并为进一步研究获得相应基线数据。方法:本研究将健康成年滇南小耳猪1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和实验组(n=8)。使用球囊介导的闭胸式微创介入方法,永久性闭塞左前降支远端三分之一节段管腔,诱导滇南小耳猪AMI。在手术前及AMI诱导后1、3、6、12、24小时、2、3、7天和30天进行第三代双源计算机断层成像(DSCT)扫描,测量获得滇南小耳猪左心室结构参数包括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前壁(LVAW)厚度、左心室后壁(LVPW)厚度、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计算获得滇南小耳猪左心室整体功能参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舒张末期左室质量(LV mass),并且评估滇南小耳猪AMI诱导30天前后左心室整体功能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⑴滇南小耳猪基线IVS厚度、LVAW厚度、LVPW厚度、LVEDD和LVESD直径分别为8.50±0.90mm、8.40±1.30 mm、7.80±1.20mm、45.00±4.90 mm和25.90±4.10 mm,而基线LVEDV、LVESV、LVEF、LV mass、SV和CO分别为74.62±13.54ml、23.06±7.46ml、69.29±6.83%、86.35±14.02g、51.56±9.77ml和4.22±2.14l/min。⑵观察到对照组与实验组LVESV、LVEF和CO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变化趋势具有时间依赖性,对照组与实验组LVEDV和LV mas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变化趋势无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第三代DSCT是评价AMI模型猪左心室结构及其整体功能参数的有效工具,可作为今后进一步CT研究的参考。第二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猪中血清和肽素、缺血修饰白蛋白及N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与左心室整体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目的:确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猪血清和肽素(copeptin)、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及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的确切时间进程,并探讨血清copeptin、IMA及NT-proBNP与其左心室(LV)整体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球囊介导的左前降支永久性闭塞法诱导滇南小耳猪急性心肌梗死。采用第三代双源计算机断层成像(DSCT)评价AMI诱导前后30天内LV整体功能的动态变化,同时测定血清copeptin、IMA及NT-proBNP水平。评估血清copeptin、IMA及NT-proBNP水平与LV整体功能参数,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⑴AMI诱导1小时后血清copeptin、IMA及NT-proBNP浓度明显升高,copeptin于3小时达到峰值,6小时后逐渐下降,2~3天后恢复到基线水平;IMA于6~12小时达到峰值,12小时后逐渐下降,30天后恢复到基线水平;NT-proBNP则于1~3小时达高峰,3~6小时降低,12小时后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⑵AMI诱导后3小时,血清copeptin水平与同一时刻即3小时以及AMI后30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等LV主要功能参数呈负相关(p<0.05),与3小时和30天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呈正相关(p<0.05);1~12小时血清IMA浓度与各时间点的LVEF、SV、心输出量(CO)呈显著负相关(p<0.05);1~3小时血清NT-proBNP浓度与各时间点的LVEF、SV、CO呈显著负相关(p<0.05)。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超过血清copeptin、IMA及NT-pro BNP最佳检测时间窗后,上述血清生物标志物浓度与LV整体功能参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在早期AMI血清中copeptin、IMA及NT-proBNP水平与LV整体功能参数呈显著的相关性,提示血清copeptin、IMA及NT-proBNP水平可能作为评估AMI患者临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第三部分左室射血分数联合血清和肽素、缺血修饰白蛋白及N端B型利钠肽前体预测模型猪急性心肌梗死的初步研究目的:初步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联合和血清和肽素(copeptin)、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及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预测模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采用球囊介导的左前降支永久性闭塞法诱导滇南小耳猪急性心肌梗死。采用第三代双源计算机断层成像(DSCT)评价模型猪AMI诱导后1小时LVEF的动态变化,同时测定血清copeptin、IMA及NT-proBNP水平。评估LVEF联合血清copeptin、IMA及NT-proBNP水平预测模型猪AMI的准确性。结果:⑴诱导AMI后1小时内,LVEF变化非常显著,梗死后6小时即出现低峰值,此后逐渐恢复,但数值没有回到术前基线水平。⑵诱导AMI后1小时,LVEF预测AMI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5.0%(AUC:0.847;95%CI,0.694~1.000,p<0.001)。AMI后6~12小时,LVEF预测AMI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AUC:1.000;95%CI,0.000~1.000,p<0.001)。AMI后30天,LVEF预测AMI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100%(AUC:0.986;95%CI,0.950~1.000,p<0.001)。⑶诱导AMI后1小时,LVEF联合copeptin预测AMI的特异性自75%提高至100%(AUC:0.868;95%CI,0.707~1.000,p<0.001);LVEF联合IMA预测AMI的敏感性自75%提高至100%,特异性自58.3%提高至83.3%(AUC:0.965;95%CI,0.903~1.000,p<0.001)。结论:联合LVEF与血清copeptin及IMA,可提高早期心脏新型血清生物标志物预测模型猪AMI的准确性,进一步为影像学与心脏新型血清生物标志物在AMI诊断及评估中的联合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深圳市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总体规划(2019-2025)》明确提出坚持不大拆大建城中村,本文在此城市更新背景下开展对城中村改造的研究工作。笔者以深圳市南头古城为例试图探讨城中村公共空间的改造措施,以提升空间活力和居住品质。本文从共生思想的视角出发,运用杨·盖尔的PSPL调研法对南头古城城中村的公共空间进行量化分析并总结空间特征的基础上,从提升空间吸引力、提高步行体验、构建逗留空间、重视材料、满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与此同时快速的建设也涌现出诸多问题。其中,乡村建设中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传统乡村环境危机,往往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部分乡村建设缺乏对村民的人文关怀,致使公共空间与村民实际需求产生偏差。作为乡村公共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乡村公共空间如何通过优化和改造,适应当下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提供村民更优质的公共活动环境,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且具有较强的
本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石英及SiO2/Si衬底上生长了 MgZnO薄膜,研究了不同Mg含量靶材、衬底温度、氧气压强以及氧气流量等对沉积的MgZnO薄膜的相组织、薄膜厚度和光学带隙的影响;并制备了高性能MgZnO薄膜型日盲紫外探测器。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以ZnO、MgZnO薄膜作为晶种层生长了 ZnO、MgZnO纳米棒垂直阵列,研究了晶种层厚度、相组织等对纳米棒长度、面密度、直
氧化锌薄膜晶体管(ZnO-TFT)由于具有低温下大面积制备、光学透明度高、丰富、无毒、低制造成本等优点,所以在液晶显示领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ZnO材料中存在大量与氧有关的缺陷和高密度晶界,这会增加ZnO-TFT有源层与介电层界面处的缺陷态密度和电子散射,从而导致较低的饱和迁移率和电流开关比,同时也不利于器件的偏压稳定性。而氢掺杂是一种有效改良ZnO-TFT的方法,氢掺杂可以导致薄膜中氧相关缺
以福建省某危险废物焚烧与烟气净化工程为例,从危险废物的焚烧种类、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与运行效果等方面,探讨该工程的焚烧性能及烟气净化设施的处理效果。工程采用"回转窑+二燃室+SNCR脱硝+余热锅炉+急冷塔+消石灰、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湿法脱酸+湿式静电除雾+烟气再热"工艺处理。结果表明,二燃室平均温度为1 152℃,燃烧效率与焚毁去除率分别高于99.9%与99.99%,烟气停留时间为2.5s,炉渣
第一部分靶向相变型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性能及生物安全性评价目的:制备一种能够在超声、光声及磁共振三种模态成像中检测心肌缺血区域的新型分子探针(IMTP-Fe3O4-PFH NPs),检测其形态,稳定性,包封率等基本理化性质,探索其体外热致相变、声致相变的条件,评估该探针的体内外生物安全性。方法:(1)采用薄膜分散-超声乳化法制备IMTP-Fe3O4-PFH NPs。(2)油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
第一部分Mg-1Zn-1Sn-xSr合金的制备、表征检测以及抗腐蚀性能评估目的:选择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可吸收性的三种人体必须营养元素Zn、Sn和Sr作为合金化元素,并采用低合金化、热挤压的加工方式制备了四种Mg-1Zn-1Sn-xSr(x=0、0.2、0.4、0.6 wt.%)合金,并检测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抗腐蚀性能,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ICP-OES检测所制备的镁合金实际
第一部分:n-HA/PA66与骨组织界面及骨整合的体内研究目的为了评估生物活性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与骨组织的骨-材料界面结合情况和骨整合性能,同时选择了临床上常用的另一种融合器材料聚醚醚酮(PEEK)作为对比。通过动物模型体内研究探讨两种材料的骨整合性能差异。方法将n-HA/PA66和PEEK材料制备成直径6mm,长度10mm的圆柱体,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血浆,筛选出新的可用于STEMI患者诊断、尤其是可用于早期STEMI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63名参与者的血浆样本,参与者根据临床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冠状动脉(normal coronary artery,NCA),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筛选炎症介质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的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在脓毒血症动物模型实验中进一步验证并研究其对小鼠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筛选可能的治疗新靶点;方法:建立原代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ov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BAECs);选取不同浓度的TNF-α和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