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各种语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语言在与其它语言接触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其它语言的影响,从而导致该语言的变异或变化。语言变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语言结构与社会空间的共变,探索语言变异与变化的本质。清涧方言,因为有入声,故属于晋语,是汉语的一个语言变体。随着几十年来社会的深刻转型和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清涧方言内部经历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语音、语汇、句法等等各个层面。本研究以变异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为指导,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了25位清涧县城区居民,让他们朗读79个代表清涧方言辅音的词并录音,并结合调查问卷,初步了解其语言态度。然后进行声母的语音转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来计算收集到的数据并表征分析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清涧方言声母的实际使用情况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清涧话的声母正在向普通话的声母靠拢,该过程又大致分为两个方向,即从白读向文读靠拢和从白读直接向普通话靠拢。在25个声母中,有19个声母发生了变异,不同的声母变异又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一定的方向性特征,特别是该系统原有的三个声母[v],[(?)],[z]有逐渐消失的趋势。在性别、年龄、教育背景三个社会范畴维度上,声母变异呈现出显著的社会分层。新式的使用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而减少。女性在新式的使用上略领先于男性,特别是普通话的声母系统对清涧方言的声母系统影响较大。清涧方言的声母系统向普通话的声母系统靠拢的过程十分复杂,对该变化过程进行考察以及对其社会分布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能够理性地认识它,而且能够充实、丰富语言变异和我国方言研究,特别是为保护方言多样性做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