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滨湿地沉积物有机物污染是我国富营养化湖泊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厌氧分解对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进行生物修复成本低,但未受到足够重视。而由于湖滨湿地氧环境复杂,既能存活于无氧条件,又能存活于有氧条件下的兼性厌氧菌是最佳的选择。本研究拟筛选分离出能高效降解湖滨湿地有机物的兼性厌氧菌群,为其应用于湖滨湿地有机物的去除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在太湖重有机物污染区,进行湿地表层沉积物取样(上覆水以下0-10 cm)。采集到的沉积物特性如下:中性、厌氧、TOM(总有机物)和TN(总氮)含量高、TP(总磷)含量低、沉积物中菌群以兼性厌氧菌为主、沉积物中的菌群有较高的代谢活性。利用一种梯度间歇曝氧新技术从沉积物中筛选兼性厌氧菌群的过程中,共设了四个周期,研究了筛选过程中每个周期菌群数的变化(好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以及每个周期初始和结束时菌活性ETS(电子传递体系)值、TOM、TN和TP的变化,并分离和鉴定了菌群中的优势菌。结果表明,经过四个周期的梯度间歇曝氧筛选,得到的兼性厌氧菌群中基本上没有严格好氧菌和严格厌氧菌混杂;筛选出的兼性厌氧菌群能高效的降解沉积物中的TOM,并有效降解沉积物中的TN,但对TP的作用不明显;从筛选出的兼性厌氧菌群中分离纯化出了9株菌,通过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属于Pseudomonas sp.,Thauera sp.,Flavobacteriaceae bacterium和Rhodobacter sp.。分别研究了初始曝氧时间为0.5 h,1 h,2 h,4 h,8 h,12 h和24 h对梯度曝氧法筛选兼性厌氧菌过程中菌群数(严格好氧菌、严格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和菌活性ETS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曝氧时间对严格好氧菌和严格厌氧菌菌群数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对兼性厌氧菌菌群数产生了显著影响,对不同初始曝氧时间筛选出的兼性厌氧菌群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结合梯度间歇曝氧法的高效性(周期短)得出,初始曝氧时间为8 h最佳。将分离出的优势菌FA4、FA10和FA14以及筛选出的兼性厌氧菌群(FAG)接种至湖滨湿地沉积物中,研究其接种对湖滨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别接种优势菌及混合菌群后的湖滨湿地沉积物中兼性厌氧菌群数和菌活性ETS值比对照组的显著增高,说明筛选出的兼性厌氧菌及菌群能很好的适应环境,有效地降解有机物。7 d内将湖滨湿地沉积物中的BOD(55天生化需氧量)降低了90%以上,而未接种的对照组仅减少了56%。其TOM降解百分比是对照组的2-2.6倍。3 d内,对照组TOM降低了5%,而试验组TOM降低了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