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许多新兴的旅游活动应运而生,农业认养旅游便是我国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旅游者的欢迎。农业认养旅游既能满足人们对宁静、纯朴的农耕生活的向往,又可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它的产生顺应了旅游需求向个性化、参与化、生态化转变的趋势,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业认养旅游以农业耕作为基础,把城市居民作为目标市场,具有很大程度的参与性。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影响了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和命运,所以,农业认养旅游的开发不同于一般形式的旅游开发,必须具有相应的理论予以指导,才能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由于农业认养旅游在国内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理论研究甚少,本文以文化为主线,通过实地调查,对它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通过辨析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概念,指出农业认养旅游是农业旅游的一种,然后对农业认养旅游进行了定义。其次,分析了国内外农业认养旅游的经营现状。接着通过在长春和成都两地的农业认养旅游基地的调查访谈,分析出了农业认养旅游的文化根源。最后,通过文化根源对农业认养旅游的文化主题设计进行了探索。本研究立足于基层第一手材料,从文化的视角入手分析农业认养旅游,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同时在为从业者的实际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农业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进行农业认养旅游的研究奠定了研究基础。第二章通过比较国内外对于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定义,辨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别,阐明农业认养旅游属于农业旅游的一种,同时对农业认养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下来提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创新理论作为农业认养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分两个部分分别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农业认养旅游的运作模式,论述了德国的市民农园、法国的工人菜园、日本的乡村老家,还有美国的社区支援农业这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国外运作模式,同时指出国内的农业认养旅游始于台湾的观光农园,近年来才开始在大陆兴起。最后根据在长春和成都两地的农业认养旅游基地对总共40名旅游者的访谈,提取关键词进行编码,总结出农业认养旅游的文化根源。第四章根据访谈结果,展开分析农业认养旅游的文化根源,从土地、田园情结、敬畏生命、循环论、天人合一与和谐这五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在农业认养旅游上面的文化作用。第五章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阐释了前一章的五个文化根源在农业认养旅游者身上的作用,这些作用也正是通过农业认养旅游的形式和认养对象反映了出来,同时,旅游者进行农业认养旅游又会反作用于这一旅游形式的本身。第六章依据前面对于文化根源的深层挖掘,进行了归纳提炼,’依次设计出了过程体验、竞技、教育、记忆遗产、认养和认亲以及健康这六个文化主题,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第七章对全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