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卒中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二类常见疾病。随着公共卫生服务及治疗的改善,脑卒中死亡率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研究中注意到脑卒中幸存者的功能缺损危害。同时脑卒中后常伴有认知功能的减退甚至发展成痴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缺少足够的重视。认知功能是人脑高级皮层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意义重大。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病人,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病人越来越多,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也随之增多。因此发现并有效控制脑梗死后认知功能相关影响因素,提前干预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就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giole实验一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颅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P s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颅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1例,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评价认知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颅脑MRI确定梗死部位,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颅脑MRA、CTA、DSA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8.137,P<0.001﹚,且认知功能与脑梗死责任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显著相关﹙P<0.001,r=-0.36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20,95%CI1.005-2.942,P=0.048﹚。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即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认知功能与颅脑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显著相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实验二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34例急性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和30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γ-干扰素(IFN-γ),化学发光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应用简易智能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入院时血清IL-6(t=2.668,P=0.010)、TNF-α(t=2.498,P=0.016)浓度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而IFN-γ(t=-1.564,P=0.125)浓度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血清IL-6(r=-0.199,P=0.035)、TNF-α(r=-0.182.P=0.049)水平与MMSE分值呈负相关,IFN-γ水平与MMSE分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增高,且与认知功能评分相关。急性脑梗死发病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发病后的早期实验三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端粒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端粒长度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我们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纳入30名年龄在60-69岁之间的,发病在24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端粒长度采用实时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根据端粒长度均值划分长端粒组和短端粒组。认知功能测定应用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结果:我们的结果表明端粒长度和认知功能间存在显著关联(P=0.016),特别是在执行功能(P=0.008)和注意力(P=0.010)方面。线性回归后显著性仍存在(P=0.035)。进一步分析显示认知功能和端粒长度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该研究支持了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和端粒长度的相关性。端粒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早期检测的一种生物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