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藻(1079-1154),字彥章,號浮溪,饒州德興人。是宋代南渡時期非常傑出的文學家和學者。他的文章、才學在生前就已為人所豔稱。其駢文創作最為出名,時人推為“中興第一”。今人陳寅恪則認為他的《代隆祐太后告天下手書》為趙宋四六之冠。其詩名稍稍遜色於駢文,但實際很有特色。錢鍾書先生就對其詩十分推崇,認為他在兩宋之交,能不落江西風氣而學蘇軾,且為其中佼佼者。從他的創作來看,他的詩歌既學東坡,亦兼山谷,但對江西詩派好用僻典奇字的風氣沾染不深,屬於“論詩寧下涪翁拜,不作江西社裏人”一類。而且其詩工於對仗,用典貼切,又突顯了其駢文創作對詩歌的影響,自成特色。因此,汪藻詩歌創作實際有其自身價值,亦有研究的必要。近年來,雖然研究者對汪藻的詩歌的關注逐漸增多,亦有數篇不同角度的碩士論文,但都僅限於論述,略顯浮泛。對汪藻的詩集本身卻無人進行細緻的解讀和整理。本文即試圖對汪藻詩集進行箋注,對其詩進行細緻的解讀,亦兼及考訂詩歌的寫作背景,涉及的人名地名本事等,以期知人論世,對汪藻詩歌特色與成就有一個更為深入立體的評價和認識。本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前言,即論述部分,分為三個方面:汪藻生平、詩集版本及詩歌風格。汪藻生於元豐二年(1079),祖籍婺源,後遷居饒州德興。宣和二年登進士第,歷婺州觀察推官、宣州教授、江西提舉學事司幹當公事、著作佐郎,後因得罪王黼,降宣州通判,不久罷官,寓居晉陵,終王黼之世不用。南渡後,其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歷知湖、撫、徽、泉等州,紹興十二年因得罪秦檜罷官,安置永州,紹興二十四年(1154)卒。本文對汪藻之籍貫、與蔡京、王黼之關係、得罪秦檜之由等其生平中的問題進行了考證。汪藻的詩文集《浮溪集》原本亡佚於明代,今本乃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佚所得,輯佚者為周書昌,今本存三十二卷,然《四庫總目提要》則云三十六卷。歷來研究者一般認為今本少四卷,是删去集中青詞的緣故。不過,根據《纂修四庫全書檔案》等資料顯示,《浮溪集》進呈之時就是三十二卷,並無三十六卷本,應該是館臣在撰寫《提要》時的筆誤。汪藻又有一詩文集選本《浮溪文粹》,為元趙汸所編,今存本皆為明人刊刻。分為兩個系統,一為正德馬金刻本,一為正德汪瓊璣刻本。汪藻詩名雖不及駢文,但诗學東坡、兼山谷,亦自成特色。第二部分即正文,即對汪藻詩的箋注工作。校勘以武英殿聚珍本浮溪集為底本,校以四庫本,並參校正德馬金本、嘉靖錢芹本《浮溪文粹》、清汪士漢本《浮溪遺集》。笺注則主要致力於兩方面:一則注釋詩意、考證詩歌中的典故及用語出處。二則考證詩歌寫作背景、本事及所涉人名、地名、時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