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套灌区是我国大型自流灌区,以引黄水漫灌为主,地下水位较高,地表蒸发强烈,盐分随蒸发聚集在地表,灌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黄河水资源的日益紧缺,黄委加大对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力度,灌区引黄水量将由52亿m3减少至40亿m3,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因此,探究适宜该地区的灌溉排水模式,对节约水资源、改良上壤盐碱化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两年田间试验数据采集与分析,探索膜下滴灌、暗管排水条件下田间尺度的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分析滴灌暗排工程对农田排水脱盐效果、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农田作物产量的影响,寻求滴灌暗排葵花种植区适宜的灌溉制度与暗管间距,为未来河套灌区节水、减排、控盐工程规划设计和用水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于2018年和201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永济试验基地进行,种植作物为葵花YG361,采用膜下滴灌和暗管排水的灌排方式,设置三种灌溉定额(50mm、60mm和70mm)、两种暗管间距(30 m和45 m)。监测土壤剖面含水率与含盐量:监测农田暗管排水量、排盐量和地下水动态变化;监测葵花生育期生长状况。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2018、2019年田间试验数据均表明,不同暗管间距、不同灌水处理0-100cm土壤垂直剖面,随着土层深度逐渐增加,土壤体积含水率均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其中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较大、中层次之、深层变化平缓,且都集中在0.17~0.46 cm3/cm3之间。以30m暗管间距、70mm灌水处理为例,表层(0-20cm)含水率在0.26~0.34 cm3/cm3之间,中层(20-60cm)含水率在0.31~0.41 cm3/cm3之间,深层(60-100cm)含水率在0.32~0.46 cm3/cm3 之间。(2)不同暗管间距、不同灌水处理0~100cm 土壤垂直剖面,土壤含盐量总体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趋势,其中表层土壤盐分含量较高、中层变化相对平缓、深层基本保持稳定,且都集中在0.1~4.6 g/kg之间。以30m暗管间距、70mm灌水处理为例,表层(0~20cm)含盐量在1.8~4.6 g/kg之间,中层(20~60cm)含盐量在0.38~1.76 g/kg之间,深层(60~100cm)含盐量在0.3~1.51 g/kg之间。(3)30m间距暗管控制区排水排盐效果优于45m间距暗管控制区,30m间距暗管控制区的土壤水分和盐分状况也优于45m间距暗管控制区。同一种暗管间距,灌水量越大,对土壤脱盐效果越好。其中30m暗管间距配合70mm灌水量能有效控制20-1OOcm土层含盐量。(4)2019年排水量数据表明,30m暗管间距控制区排水量远大于45m暗管间距,30m暗管间距控制区最高日排水可达41m3,45m暗管间距控制区最高日排水可达32m3,二者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0m暗管间距控制区排水矿化度要低于45m暗管间距,其中30m暗管间距控制区排水矿化度在0.91~1.04g/L范围内,45m暗管间距控制区排水矿化度在1.07~1.2 g/L范围内。由此可见,30m间距暗管排水控盐效果要优于45m暗管间距。(5)两年田间试验的株高、茎粗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葵花生长状况并无明显差异。其中,同一种暗管间距、灌水量越大,葵花生长指标越好;同一种灌水处理,30m暗管间距葵花生长指标优于45m暗管间距。其中30m暗管间距配合70mm灌水处理葵花产量达到5.0 t.hm-2,优于其他处理。初步认为,30m暗管间距70mm灌水量是试验区较适宜的灌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