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生物组分析三七总皂苷联合枯草芽孢杆菌对结直肠癌的防治作用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i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三大常见癌症之一,也是癌症致死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在CRC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口服益生菌、中药调节和粪菌移植等手段已用于调控肠道菌群的研究,并且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是中药三七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肿瘤活性,可通过恢复紊乱的肠道微生物环境预防结肠炎相关CRC的发生发展;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是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在结肠炎相关癌症的发生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益生菌数量和抑制有害菌繁殖来降低致癌率。PNS与BS均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稳定性抑制CRC的发生,同时BS对皂苷成分表现出积极的生物代谢与转化效果,有望进一步提高PNS的药理学活性。基于此,本实验将PNS与BS联用,作为一种新型微生态-中药复合制剂应用于CRC的防治研究。目前临床已公认“炎症-不典型增生-腺瘤”过程是CRC发生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研究以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法(AOM/DSS)构建小鼠实验模型,分别从炎症和癌症两个阶段考察PNS联合BS的干预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PNS联合BS对AOM/DSS小鼠的预防研究研究表明,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稳定可以有效控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病程发展,进而降低CRC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起到对炎症相关性CRC的预防作用,因此本实验首先考察了PNS联合BS对结直肠炎症病程的影响。实验小鼠共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M)、三七总皂苷组(PNS)、枯草芽孢杆菌组(BS)和三七总皂苷联合枯草芽孢杆菌组(Pa B)。建模过程中,小鼠每日经口灌服给药,每周对小鼠称重并测定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10周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测量各组小鼠结直肠长度,统计肿瘤个数与体积;H&E染色法观察小鼠结直肠和主要脏器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和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浓度水平;血常规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16S r RNA测序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与M组相比,PNS组、BS组和Pa B组小鼠体重升高,DAI评分降低,结直肠长度增加,肿瘤个数和体积下降,其中Pa B组小鼠变化最为明显,各指标趋于正常小鼠。血清白介素因子检测结果显示,PNS联合BS能显著降低炎症相关性CRC小鼠血清中IL-6和IL-12的含量,增加IL-10的分泌,有助于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缓炎症相关性CRC发展。小鼠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PNS和BS联用恢复了AOM/DSS引起的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变,物种组成向正常小鼠靠近,其中Prevotellaceae_UCG-001和Helicobacter是PNS和BS联合作用的靶点菌属。2、PNS联合BS对AOM/DSS小鼠的治疗研究前面的研究已经证实,PNS联合BS给药可以有效干预结直肠炎症病程,进而减轻炎症相关性CRC严重程度,本研究进一步考察PNS联合BS对结直肠癌症阶段的治疗作用。实验过程中,以AOM/DSS法构建小鼠原位CRC模型完成后,进行为期30天的治疗给药,分组方案与预防实验期间相同。通过小鼠生存状态,DAI变化,肿瘤个数及体积,H&E染色切片,血清白介素因子,肠道菌群等指标考察PNS联合BS对CRC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NC组,M组,PNS组、BS组和Pa B组小鼠生存状态差异显著,与M组相比,PNS组、BS组和Pa B组小鼠体重升高,DAI评分降低,肿瘤负荷量减少,结直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其中Pa B组变化最为明显,各指标均趋于正常小鼠。血清白介素因子检测结果显示,与M组相比,Pa B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2含量显著降低,IL-10含量显著升高,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免疫耐受,进而减轻CRC严重程度。16S r RNA测序结果显示,PNS联合BS治疗给药显著增加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在门水平上有效恢复Campilobacterota和Patescibacteria物种丰度,使其向正常小鼠靠近;在属水平上增加了有益菌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有助于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降低肠道感染风险。3、预防和治疗期间小鼠肠道微生物关联对比分析由肠道炎症向CRC转变过程中,小鼠肠道菌群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为进一步探究不同患病时期小鼠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以及预防和治疗期间PNS联合BS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是否具有相似性,本实验进一步将预防和治疗期间小鼠肠道菌群数据进行关联对比分析。分析方法包括菌群分型分析、群落Heatmap图分析、Ternary三元相图分析和单因素相关性网络分析。菌群分型结果显示,预防与治疗期间小鼠肠道菌群分型发生明显变化,优势物种分别从属于Prevotellaceae_UCG-?001和norank_f__Muribaculaceae;群落Heatmap图显示,预防与治疗期间模型小鼠肠道菌群中主要优势菌属相对稳定,同时部分菌属物种丰度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Akkermansia和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物种丰度升高,Anaeroplasma和Eubacterium_fissicatena_group物种丰度降低;Ternary三元相图显示,预防和治疗期间PNS联合BS给药对小鼠肠道微生物调节具有相似性,其中Prevotellaceae_UCG-001、Lactobacillus和Parabacteroides可能是PNS与BS联合作用的靶点菌属;进一步分析微生物网络结构发现,Prevotellaceae_UCG-001、Lactobacillus和Parabacteroides与小鼠肠道菌群中多种优势菌属存在显著正负相关性,是维持微生物网络结构的关键节点。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能量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的储能装置,被广泛运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领域。当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源时,其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等性能指标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探索与现有锂离子电池技术不同的新型化学电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近年来,锂硫电池因容量大、能量密度高、硫源丰富及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锂硫电池的商业化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硫和放
学位
肿瘤治疗中,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然而单一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并不能满足肿瘤治疗的需要,将其与具有不同抗肿瘤机制的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是提高肿瘤治疗效率的有效策略。此外,由于肿瘤组织特异的微环境,如何实现药物在肿瘤组织的深层渗透亦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本课题基于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olyamidoamine de
学位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是青春期男性中多发的恶性骨肿瘤,它衍生于骨形成的间充质细胞,许多骨肉瘤患者被确诊时伴有转移性疾病,且多为肺转移。尽管目前骨肉瘤的治疗效果有所提升,但患者的预后仍不佳,特别是发生转移与复发的患者其生存率依然较差。因此,寻求开发高效和安全的骨肉瘤诊治的新的途径和策略十分必要。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具有闭环结构,可以调节线性
学位
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最常见的死因,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1A2是重要的肝脏药物代谢酶,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肝癌组织中CYP1A2的表达显著下调,过表达CYP1A2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CYP1A2很有可能成为潜在的HCC早期诊断及治疗靶标,但CYP1A2在HCC中下调的机制尚
学位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的改变存在着密切联系。然而目前常用的口服治疗药物生物利用度差,且较难兼顾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导致IBD治疗效果欠佳。基于此,本课题构建了一种核壳型姜黄素口服纳米给药系统(Cur/COS/SC NPs)。该系统表面包覆的凝结芽孢杆菌芽孢衣壳(BCSC)具有强抗逆性、高亲和力、负电荷等特性,能够保护内部药物顺利通过胃酸环境,靶向到积聚大量
学位
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五种苯并咪唑衍生物配体(HL1-HL5)和两种四氮唑衍生物配体(HL6-HL7),使用这两类配体与不同的铜盐反应,制备了十种新型的单核Cu(Ⅰ)配合物。通过核磁、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所有配合物均使用DFT/TD-DFT进行理论计算。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部分:1.利用苯并咪唑膦氧配体HL1-HL4为主配体,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
学位
乳腺癌治疗中,纳米药物低的递送效率和有限的肿瘤组织渗透仍然是当前抗肿瘤治疗的巨大挑战。首先,由于肿瘤微环境中存在高的间质液压力(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IFP)和致密的细胞外基质,传统的纳米药物从肿瘤血管外渗后,主要分布于肿瘤血管邻近区域,而远离血管的深部区域药物浓度几乎为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其次,由于实体瘤的生理特征,粒径成为影响纳米颗粒血液循环时间、肿瘤积累和
学位
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是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基于PD-L1阻断的肿瘤免疫治疗为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和完全治愈带来了可能。直接作用于靶基因的基因治疗策略可以在基因水平降低PD-L1表达,进而从根本上阻断免疫检查点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PD-L1阻断策略。但由于缺乏安全有效的基因递送载体,基因疗法的临床应用仍然受到限制。近年来
学位
超级电容器具有充放电速率快、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绿色环保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等能量存储领域。研究表明,电极材料是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生物质碳来源丰富、价廉、可再生、孔结构易控且有望实现杂原子自掺杂,被认为是一类极具发展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论文以生物质废弃物杨絮为碳源,通过调变活化剂种类(H3PO4、KOH及K2CO3)与用量及焙烧温度等实验条件,制备出一系
学位
鉴于先天免疫系统既是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屏障,也是适应性免疫的基础,因此激活先天免疫已成为一种探索癌症治疗的新途径。研究发现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含有与细菌DNA相似的低甲基化Cp G序列,可激活c GAS-STING-IRF3通路介导的先天免疫反应。此外,基于线粒体对活性氧高度敏感,使得靶向线粒体的光动力疗法成为诱导mt DNA损伤和释放的理想手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