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分析以及利用植物内生菌发酵改性中药材的研究。植物内生真菌能够产生化学结构多样的且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对发现新化合物、开发新药以及研究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微生物发酵是传统中药材炮制加工的重要方法,可转化中药成分,产生减毒增效的效果,提高中药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中药“二次开发”。本文第一章概述了镰孢菌属真菌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镰孢菌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主要类型及其生物活性。第二章主要研究接骨木镰孢菌(Fusarium sambucinumB10.2)的次生代谢产物,从中共分离鉴定了 1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ambacide(1)、12β-aceto xy-4,4-dimethyl-24-methylene-5α-cholesta-8,14-diene-3β,11α-diol(2)、bisphenolA(3)、cyclonerodiol(4)、trichoderiol A(5)、T-2tetraol(6)、角鲨烯(7)、胸腺嘧啶核苷(8)、尿嘧啶核苷(9)、吲唑(10)、尿嘧啶(11)、甲基D-葡萄糖苷(12)、β-谷甾醇(13)、eudesmin(14)、木兰脂素(15)。接骨木镰孢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类型主要是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其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为32μg/mL,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抑制活性,抑制率为47.1%(终浓度为50μM)。第三章对赭曲霉菌(Aspergillus ochratea SX-C7)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固体发酵的方式发酵土豆块,发酵完成后将发酵物进行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从中共分离得到了 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emivioxanthin(1)、6-hydroxy-p-menth-4(5)-en-3-one(2)、黄曲霉素(3)、木兰脂素(4)、preussin(5)、circumdatins D(6)、28-异岩藻甾醇(7)、sclerotiamide(8)、3β-hydroxyergosta-8,24(28)-dien-7-one(9)、3-O-β-D-glucopyranosyl stigmasta-5(6),24(28)-diene(10),化合物类型包括生物碱和甾醇等。抑菌活性实验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0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MIC值为2μg/mL,抑制效果和阳性对照相当,化合物1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2.3%(终浓度为503βM)。第四章基于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的化学成分研究,探索了真菌对山茱萸的发酵改性。采用50株不同的植物内生真菌发酵山茱萸,发现无柄拟盘菌(Pestalotiopsi.s neglecta TG-3)能通过固体发酵使山茱萸中的化学成分发生转化。从无柄拟盘菌发酵改性的山茱萸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是马钱子苷苷元(1),3cα,7β-dihydroxy-8β-methyloctahydro-4β-methyl formate(2)、sarracenin(3)和4-epi-alyxialactone(4)。从山茱萸药材中共分离鉴定了 5个主要的己知化合物:齐敦果酸(5)、a-莫诺苷(6)、马钱子苷(7)、(7β)-7-氧甲基莫诺苷(8)、蔗糖(9)。实验表明化合物1和2是在无柄拟盘菌和山茱萸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的。该研究为山茱萸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丰富了微生物发酵改性中药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