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五水共治”治水政策的实践出发,本文根据可拓分析理论的物元、关系元的可拓分析原理与可拓变换原理解释描述“五水共治”政策各部门、各目标在政策实施中的地位及相互作用,进而解释其独特性与特殊性,同时考虑利用博弈论原理解释“五水共治”治水制度,对不同治水模式建立模型,分析治水各参与方在不同治水模式中的不同行为选择,得出高效治水的最佳模式仍是市场参与下的宏观调控机制,为“五水共治”中由于水市场建设、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不完善而产生的低效率做出解释,为“五水共治”的进一步进行给出一定的启示。之后对浙江省内钱塘江流域整体和流域内杭州、衢州、金华、绍兴、丽水五个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五水共治”具体措施和政策实施目标,从注重居民用水体验和提升居民用水幸福感的角度做出治水效应评价。其中对五个地区治水效应评价构建了钱塘江流域“五水共治”效应评价体系。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将研究总目标设定为提升居民用水体验和居民用水幸福感,依照参考文献对治水指标集进行筛选,将治水行为概括为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用水效率、提升居民用水感受、保障水利长久安全三个治水终极目的,并将这三个终极目的划分为评价体系的第二层次,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选指标数据降维,根据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的方差影响率占比确定第二层次三个综合指标的权重,得到最终三层评价指标体系,最终计算钱塘江流域各地区治水得分。运用“前后对比法”进行对各年各市“五水共治”公共政策实施前后的政策效应水平横向与纵向的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浙江省“五水共治”于2013年底公布起,在居民用水感受提升方面卓有成效。居民用水效率一项五个城市都大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衢州,金华,丽水在2014年后的增长率变动显著高于以前年度上升趋势,这与“五水共治”实施时间是一致的。而浙江、绍兴两市作为旅游城市治水意识较强,行动较早,两市图像显著波动出现在2012-2013年,比浙江省整体趋势提前一到两年。国民经济发展用水效率与历年趋势几乎一致,甚至有放缓的倾向,说明在水资源管控与治理方面,追求经济-社会-水文平衡的意识更加明确,三者协调发展也越加追求长久性和合理性。水利建设水平方面曲线波动最大,2013-2015三年间上升趋势显著。在总体得分上各地市表现出了一致的趋势,大规模水利项目实施带来居民用水感受显著提升的同时也暴露了治水成果难以维系,治水体制在政府推动放松的情况下,其长久稳定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由此可见,在“五水共治”2014-2016年解决突出问题的三年计划到五年(2014-2018)年基本解决问题阶段性目标转变之间,治水成果维系和建立完善可行的健康水交易、排污权交易市场制度,健全用水排水奖惩法律法规,保护阶段性治水成果,继续推进治水长效机制建设是重要“治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