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篇分析是一门新兴学科,虽然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布拉格学派和伦敦学派就注意到对使用中的语言(language in use)进行研究,但是这个学科的发展是从60年代开始的。(黄国文,2002:237;徐赳赳,1995:14;van Dijk,1997:25)语篇分析发展至今,虽然学者们,如de Beaugrande(胡壮麟,2000:P149),van Dijk(1985:Vol.1 1-9),V.A.Iatsko(Iatsko,58)对其阶段划分有不同的表述,但是他们都认为其经历了两个阶段,并且认为第二阶段的语篇分析吸收了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语篇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以及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体现出了多学科的性质(van Dijk,1985:4-7)。与语篇分析的多学科性相对应,其研究角度具有多样性,van Dijk(1997:32)认为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语言运用(language use)、认知(cognition)和社会文化语境下的社会交往(social interaction or interaction in their socio-cultural contexts)。从以上这些研究角度来看,任何一个语篇都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但是本文认为语篇在其应用以及为人所认知的过程中更多地表现出其差异性。所以,本文拟以社会中的人为参照系,对语篇相对于人的理解能力、人的成长过程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语篇分析的内容很多,黄国文(2002:241-246)认为从功能的角度看,语篇分析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语言,涉及到语言与它的使用情景(即语境)之间的关系,其内容包括交际中与语言使用有关的所有问题,例如语言形式的选择、话段之间的关系以及衔接等等。由于论文的角度和篇幅所限,本文只就语篇与语境的关系以及语篇的分类进行研究,由于没有涉及到个别语篇或者某类语篇中具体语言的分析,作者在文章的题目上添加“宏观”一词进行限定。 本文首先对文章中出现的术语及其应用进行界定和说明,认为语篇(discourse)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实施的交际活动,它包括使用中的语言(本文称为篇章(text))和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成分;根据习惯,语篇还可以用来指人们通过语言实施的交际活动的语言记录,但是这时常常用作抽象名词,与篇章相对。接着,在提出自己研究角度的基础上,对功能主义学派中的韩礼德模式进行了介绍,并继而把本文研究的课题明确划分为语境、语篇分类以及语篇的等级模式三个部分,并明确了从语境到语篇分类的研究步骤。 文章在其主体部分(二至四章),对语境、语篇分类和以及语篇的等级模式进行了详细论述。 以往的语境研究大多重在对影响语篇形成和理解的因素进行描写归纳,或者理论解释力不强,或者应用性太差,并且存在着术语使用上的混乱。本文在第二章结合自己的研究角度,提出语言语境的活动观,即语言的使用是在活动中进行的。本文首先把“活动”分为“语篇活动”(diseoursal actiVity)和“自然活动”(natural activity)两类,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有无语言活动的参与,而在于后者是前者的主题,前者对后者的信息进行选择,另外前者还是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活动”又可分为“外部活动”(outside和“内部活动”(inside aetivity)两种。在对活动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了活动、语篇以及篇章之间的关系。:aetivity)文章探讨 依据不同的标准,语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可以根据语言的方式划分为口语语篇和书面语语篇,根据修辞方式(rhetoric mode)划分为记叙(narration)、描写(deseription)和议论(a嗯umentation);一些有影响的理论包括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GSP)(Halliday&Hasan,1959)、Longaere的“语篇类型分类”(taxonomy of‘diseourse genres’)(Georgakopoulou and Goutsos,1997:39)以及Geo笔akopoulou and Goutsos的记叙与非记叙二分的理论 (narrative Vs.non一narrative)(Georgakopoulou and Goutsos,1997)。这些语篇的分类有的类型较多,如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但是缺少明确的划分标准;有的分类过于宽泛,如口语和书面语以及记叙与非记叙的二分,则对语篇类别的特征表述不够。另外,这些理论的概括性不强,即使对语篇最宽泛的分类,也未把一些诸如语卜言行使言语行为功能(Performative)以及表情功能(exPressive)的情况包括在内。本文的第三部分在修改Mohan的理论的基础上,把语篇分为易化(facilitating)、辅助性(aneillary)、描写(deseription)、顺序(sequential)、描写抒情(deseriptivel界ie prose)、顺序抒情(seqentiall厂ie prose)、评说(eommentary)、说明(expository)以及议论(argumentation)等九个语篇类别,并就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别特征展开了论述。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从体验学习到解释性教学的原则,其存在的认知基础已经为认知心理学所证实。人的活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许多社会学家研究并提出了个人活动范围扩展的模式。社会学家这一发现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刚刚提到的教学原则具有一致性。社会学家的活动扩展模式以及教育学家的教学原则首先体现为语篇类型在认知上的差异性;其次体现在语篇的主题等级分类模式上。这些是本文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题目原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