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作为印太暖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黑潮入侵、季风和淡水通量等的影响,表层盐度存在多时空尺度的变化。近年来,对南海盐度的研究多关注于西太平洋次表层高盐水如何入侵南海,进而影响南海热盐结构及环流,而对表层盐度变化的探讨相对较少。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客观分析数据以及数值模式结果,揭示了南海表层盐度的季节、年际、年代际以及长期变化特征,探讨了表层盐度变化机制,发现了南海表层盐度在近二十年来有淡化趋势,并分析了南海表层海水长期淡化的原因。 南海表层盐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盐度高值区位于南海北部吕宋海峡以西,而低值区位于南海东部,在夏季吕宋岛以西盐度较低。吕宋岛以西的表层盐度主要受到淡水通量和水平平流的影响,2-9月吕宋岛以西的表层盐度受淡水通量主导,而在10月到次年1月,水平平流起主要作用。南海北部航次观测资料显示南海北部表层盐度在2004-2012年期间缓慢降低,2012年盐度达到最低。客观分析数据EN4(the UK Met Office EN.4.0.2objective analyses)以及OFES(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for the Earth Simulator)模式结果都显示南海表层海水盐度在1993-2014年有淡化趋势,最显著区域位于吕宋岛以西和南海南部。盐度收支分析表明淡水通量对吕宋岛以西海域淡化起主要贡献。吕宋岛以西表层盐度的降低与近年来沃克环流加强引起的夏季强降雨增加有关。除长期淡化趋势外,南海表层盐度同时存在着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南海表层盐度在厄尔尼诺(拉尼娜)的次年夏季升高(降低)。在年代际尺度上,南海表层盐度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存在显著的相关。 南海次表层盐度变化与表层盐度变化不同。在南海北部,次表层盐度在1993-2014年有弱的淡化趋势,这主要与黑潮入侵减弱和淡水增加有关。在吕宋岛以西,次表层盐度有弱的咸化趋势,这种咸化趋势可能与水平输运有关,反映了盐度受到海洋动力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