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敕语》对近代天皇制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该《敕语》颁布之前,明治日本曾一度陷入缺失了道德标准的混乱迷茫状态,日本国民的道德教育经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当时作为教育家、政治学者和哲学家的加藤弘之在“德育论争”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了《德育方法案》一书,该书深刻影响了明治20年代围绕德育问题展开的言论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敕语》的颁布。在《教育敕语》颁布之后,加藤弘之又出版了《小学教育改良论》,围绕当时的德育问题进行了论述。本论以这两部作品为中心,利用大量史料,对加藤弘之在《教育敕语》颁布前后的德育思想及其方法论的依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加藤的德育思想的哲学原理进行了考察。本论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笔者的问题意识、先行研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章在介绍《德育方法案》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德育方法案》中的德育思想、以及实现该德育思想的方法论的依据进行了分析,并对该书之于《教育敕语》颁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在考察《小学教育改良论》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加藤在《教育敕语》颁布后的其他作品,对当时加藤的德育思想、以及实现德育思想的方法论的依据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在对比考察了《教育敕语》颁布前后的加藤的德育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加藤德育思想的哲学原理,并对其德育思想的特色和定位进行了探讨。第五章是论文终章,阐述了本论的结论和今后尚待解决的问题。本论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加藤始终认为德育是需要依靠感情的,并且始终坚持爱己说/利己说与利他说/爱他说,无论是强调感情/感觉也好,还是坚持爱己说/利己说与利他说/爱他说也好,都体现出加藤弘之在德育思想中一以贯之的主观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可以得知,加藤想要教化国民的道德是从一种可以称之为普遍的善的国民道德转变成了一种以忠君爱国为核心的有差别的臣民道德。第二,随着德育思想的改变,加藤实现国民道德/臣民道德的方法论也随之变化。加藤在《德育方法案》中宣扬四教混合利用的宗教主义路线,而在《小学教育改良论》中,拥护《教育敕语》的德育方针,部分舍弃了原有的宗教主义路线,在德育体系中只留下了儒教和国家神道。这种转变和加藤的国家观的发展、以及存在于加藤思想中的宗教——道德——国家这一联动关系有关。第三,加藤德育思想中一以贯之的主观性和作为加藤哲学根基的一元自然主义因果论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加藤的德育思想的变化中可以看到基于社会有机体学说的功利主义/目的主义的倾向。在加藤的功利主义道德观中,道德的终极目的在于维持国家的安宁幸福。本来加藤的一元自然主义因果论和道德的国家主义性质的客观目的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是加藤的道德哲学中的固有矛盾。加藤利用基于进化论和有机体学说的功利主义的观点,试图强制性地解决这一矛盾。这种又矛盾又统一的现象,反映出加藤的“和魂洋才”。其一元自然主义因果论是加藤弘之的“洋才”,是为了使其“和魂”即忠君爱国一体化的国家主义思想正当化、合理化而套用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