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的在于探讨乳腺癌保乳治疗后上肢淋巴水肿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后3年以上的患者术侧上肢淋巴水肿与年龄、体重指数、是否优势手臂、有无合并高血压、有无进行上肢功能锻炼、感染性损伤等的关系,为预防乳腺癌保乳治疗后上肢淋巴水肿提供信息参考,以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长期生存的生活质量。研究方法筛选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在聊城市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进行保乳手术(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并接受放化疗、术后病理TNM分期符合Ⅰ期乳腺癌患者,通过上门或电话召回方式进行调查随访,统计记录术侧上肢发生淋巴水肿状况,以及与淋巴水肿形成相关的年龄、体重指数、是否优势手臂、有无合并高血压、有无进行上肢功能锻炼、感染性损伤等因素的情况。对所得到的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术侧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因素。结果共145例患者入选本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3年术侧上肢淋巴水肿形成的发病率为34.48%(50/145)。各观察指标与保乳治疗后上肢淋巴水肿形成的关系:术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与患者年龄偏大、BMI增高、合并高血压病、术后未行系统上肢功能锻炼及术后感染性损伤等因素呈正相关性(P<0.05或P<0.01),而与术侧是否为优势手臂无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在α=0.05水平上筛选出与乳腺癌保乳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关联的3个因素,分别为:感染性损伤(OR=8.565)、上肢功能锻炼(OR=-7.120)、高血压(OR=1.869)。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优势比(OR)可作为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估计,因此3个相关联因素中,按对乳腺癌保乳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感染性损伤、上肢功能锻炼、高血压病史,而术后进行系统上肢功能锻炼是明显的保护因素。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后3年术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形成与患者个人因素密切相关。主要与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及术后上肢的感染性损伤,是否合并高血压等因素有关。预防保乳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应使患者将体重指数和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术侧上肢受压、负重,合理进行术侧上肢功能锻炼,积极治疗感染性损伤等。医务工作者在术后的随访中关注乳腺癌的复发的同时应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问题,如指导患者合理地进行上肢功能锻炼、避免任何感染性损伤,在有轻度感染性损伤发生时积极治疗避免发生中重度感染性损伤等以减少术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形成,提高长期生存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