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基质金属蛋白酶-4(ADAMTS-4)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表达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同时分析临床相关指标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期明确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为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干预治疗提供评价参考,从而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提供帮助。方法:本文分析了 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并且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的患者4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手术侧别、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费用;收集血液指标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留取患者入院次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ADAMTS-4水平;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斑块类型进行分组,分为斑块稳定组和斑块易损组,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后取斑块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检测ADAMTS-4与α-SMA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44例患者中男38例(86.4%),女6例(13.6%),年龄48-83岁,平均年龄68.0±8.8岁,有高血压病史28例(63.6%),有糖尿病史15例(34.1%),斑块稳定组15例(34.1%),斑块易损组29例(65.9%),左侧18例(38.6%),右侧26例(61.4%),术后4-20天出院,中位数术后7.0(5.3-7.8)天出院,总住院天数6-31天,中位数总住院14.0(12.0-18.0)天。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手术侧别、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费用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R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0,P=0.004<0.05)。血清ADAMTS-4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3,P=0.000<0.05)。44例颈动脉斑块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DAMTS-4在斑块稳定组阳性表达5例,在斑块易损组阳性表达26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0,P=0.001<0.05);α-SMA在斑块稳定组阳性表达14例,在斑块易损组阳性表达8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46,P=0.000<0.05)。PLR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斑块易损性增加(rs=0.436,P=0.003<0.05);血清ADAMTS-4水平升高,斑块易损性增加(rs=0.636,P=0.000<0.05);斑块ADAMTS-4的表达与斑块易损性相关,ADAMTS-4的表达越高,斑块越易损(rs=0.508,P=0.000<0.05);斑块α-SMA的表达与斑块稳定性相关,α-SMA的表达越高,斑块越趋向稳定(rs=-0.678,P=0.000<0.05)。结论:1.PLR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相关,PLR增高,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增加。2.血清及斑块ADAMTS-4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相关,血清及斑块ADAMTS-4的表达越高,斑块易损性越强。3.斑块α-SMA的表达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相关,斑块α-SMA的表达越高,斑块越趋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