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蓄脓是临床上犬、猫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之一,通常认为细菌感染和生殖激素的紊乱是该病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把子宫内的液体状态一律按子宫蓄脓处理,但根据现有研究发现,多数子宫病变程度并未发展至蓄脓阶段,由于诊断的局限性,对于上述情况采取切除子宫的方法,对宠物伤害较大。本研究从哈尔滨市部分动物医院门诊处共收集子宫蓄脓病例109例,其中犬90例,猫19例,通过对患宠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收集的子宫组织制成石蜡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后,对患犬和患猫子宫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对犬猫发病后子宫内容物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总结哈尔滨地区犬、猫子宫蓄脓发病规律,为犬猫子宫蓄脓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子宫蓄脓发病规律的调查结果显示,犬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50±3.13岁,发病年龄范围1.5-13岁,6岁以上发病犬最多,其中小型贵宾犬(31.11%)和中华田园犬(13.33%)是易发品种,在发情后2-6个月内发病的病例最多;猫发病平均年龄为6.74±3.64岁,发病年龄范围1-14岁,6岁以上多发(68.42%),其中中华狸花猫(30.7%)和英国短毛猫(23.08%)是易发品种,多数病例在发情后1-1.5个月内发病;此外,无生育史的犬猫发病率最高,表明生育可“抑制”子宫蓄脓的发生,而有生育史的病例中,非自然生产(难产、剖腹产、引产)比例最高(犬66.67%,猫60.00%)。眼观病理学结果表明,多数病例子宫角膨大,子宫粗细不均匀,颜色呈粉红色或深红色,有的呈腊肠样,子宫外壁毛细血管分布增多,触摸子宫有波动感;沿子宫一侧剪开可见不同性质的子宫内容物,抽取子宫内液体,眼观变化将收集到的子宫内容物分为黏液、脓液和脓血液,有的子宫内膜出现囊性增生、炎性灶和成片的出血点。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子宫组织可见有炎症和无炎症两种情况,有炎症的子宫组织典型病变为腺体增生或萎缩,子宫内膜基质层、腺体和肌层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为主,同时伴有出血、水肿等情况;无炎症的子宫组织出现子宫内膜轻度萎缩、腺体不同程度扩张、增生等情况。对于子宫组织无炎症的病例,是否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患犬离体子宫内容物q PCR检测到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化脓隐秘杆菌、链球菌、克雷伯氏菌属、肠球菌属、支原体、粘质沙雷氏菌和酵母菌,主要微生物为葡萄球菌(78.95%)和大肠埃希氏菌(78.95%),其中支原体和酵母菌在犬子宫蓄脓中首次检出,针对其在子宫蓄脓中的作用和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患猫离体子宫内容物q PCR检测到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化脓隐秘杆菌、链球菌、克雷伯氏菌属和肠球菌属,主要微生物为大肠埃希氏菌(50%)。结合子宫蓄脓的发病规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以及发病后子宫内容物中微生物的种类,可为哈尔滨地区犬猫子宫蓄脓诊断和治疗提供合理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