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一直到甲午中日战争台湾割让之前,毫无疑义,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台湾,中华传统文化是该地区的主体文化。日据近50年殖民统治,日本统治者依靠刺刀和枪炮,强行推行“皇民化”政策同化台湾同胞,中华传统文化遭到了严重践踏,日本文化在台湾随处可见。然而今天,尽管“台独”势力猖獗,但仍能在台湾感受到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味道,人口结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乃至于建筑道路等,都传递出强烈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蕴,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台湾地区、台湾民众仍较大程度上保留和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这得益于台湾同胞代代相传,也得益于光复后台湾当局的文化导向和政策推动。研究认为,二战结束后,面对满目疮痍的台湾,一个日本化程度颇高的国土,出于收复的需要,出于促进同一国度同一民族文化,光复初期,台湾当局提出“再中国化”文化政策,陆续推行了许多重塑中华传统文化的政策措施。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为了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能在民众面前理直气壮地大喊反攻,为了建设“反攻复国”基地,“再中国化”文化政策又成了其冠冕堂皇的手段。主要包括推行国语运动,大力恢复国语在台湾的普及度,接管、整顿、改革教育制度推动台湾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在教育内容上融入“中国化”、“民族精神”元素,60年代中后期蒋介石集团更是发起并轰轰烈烈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了许多致力于重建、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政策措施。台湾经过蒋介石时期30年“再中国化”文化政策的推行,以及后来蒋经国子承父业的延续实施,中华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继承发扬,重新树立起在台湾的文化主体地位。但也必须看到,因为国民党当局的政治目的,该时期文化政策对中华文化的曲解,对“中华民国”意识的强化,使两岸同胞关于“中国人”、“一个中国”等问题的理解存在差异,是台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推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