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丝枣”和“调元枣”均为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yphus)植物中的落叶小乔木,是目前德阳市丘陵地区的两种主要鲜食枣。但裂果的发生严重限制了鲜食枣在丘陵地区的发展。其中,本地品种“调元枣”的裂果率在15%左右,引进品种“金丝枣”的裂果率在40%左右。因此,本研究以这两种裂果差异较大的鲜食枣为材料,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其裂果现象及发生规律、抗裂性、组织结构、超微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深入比较,以期为枣的裂果机理和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扩大“金丝枣”在四川丘陵地区的发展规模。本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在2011至2013年间,“金丝枣”不同年份间的裂果率差异极大,“调元枣”则相对稳定。“金丝枣”和“调元枣”裂果主要时期分别是每年的9月份和8月份。这一时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金丝枣”裂果影响较大,温度对“金丝枣”影响较小;这三个气象要素对“调元枣”裂果影响均较小。(2)“金丝枣”裂果指数是0.23,为易裂品种;“调元枣”裂果指数是0.01,为抗裂品种。(3)对“金丝枣”和“调元枣”果皮解剖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角质细胞越薄,果肉细胞排列越紧密,空腔越小且少,裂果越严重。在超显微镜中观察结果显示,“调元枣”梗洼部位分布有较多的凹陷型气孔,该类型气孔或许能减轻裂果。而“金丝枣”梗洼部位分布有较少的凹凸型气孔,其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在枣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中,易裂品种“金丝枣”还原糖含量为8.5%,显著高于抗裂品种“调元枣”(7.2%),说明还原糖含量的高低或许能对裂果产生影响。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蔗糖和水的含量或与裂果也有关。同时,在“金丝枣”正常果和裂果的果皮和果肉中,“金丝枣”Mg含量(0.08%、0.07%)显著高于正常果Mg含量(0.07%、0.05%)。说明,Mg含量越高枣越易裂果。综上所述,枣裂果受到多种因子的共同影响,属于一种复杂的生理性病害。在本研究中,“金丝枣”和“调元枣”的内部结构(包括角质细胞的厚度和形态、气孔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果肉细胞排列、空腔大小和数量)具有较大差异。因而使枣在抵抗外界不良环境中的能力有所不同。而对结构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品种的遗传基因。由此可推断,遗传因素与裂果的关系密切,而与矿质元素、含糖量和含水量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