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9例颈椎减压术后并发颈5神经根麻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影像资料,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并发颈5神经根麻痹症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和发病危险因素以及预后。以期合理制定患者颈前路手术方案和判断病人术后预后情况。方法:通过回顾并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因诊断为颈椎病来我科住院并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的患者,共96例。按照术后肱二头肌或(和)三角肌的肌力下降至少1级以上并且不伴有脊髓症状加重为诊断颈5神经根麻痹的标准。并且按此标准,术后将患者分为A(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组和B(无C5神经根麻痹)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术前术后JOA评分、手术前后颈椎弧度变化、待减压节段数、椎体撑开高度变化、C4/C5椎间孔前后径、术前MRI图像T2加权像C4/C5节段上是否合并局部高信号、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数据。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5神经根麻痹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术后有9例患者并发颈5神经根麻痹,发病率为9.3%。其中5例来自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ACCF)术后、2例来自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ACDF)术后、2例接受ACCF+ACDF即Hybrid联合手术。其中6例患者经营养神经根、理疗、高压氧等对症治疗后肌力完全恢复至5级。其余恢复至4级。比较A、B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发现性别、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生理弧度变化和椎间撑开高度变化、指标上大于B组,B组的椎间孔直径大于A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提示C4/5椎间孔前后径和手术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大小是颈5神经根麻痹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4/5椎间孔前后径和手术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大小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在临床工作中,过度的矫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弧度、盲目扩大减压范围术后更容易并发颈5神经根麻痹。在制定颈椎病患者减压方案时,和患者充分沟通,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做出最利于患者的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