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委婉语现象十分普遍,应用领域广泛。从十六世纪开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委婉语做了大量研究。学者们主要从定义、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分类、构成方式、语用、认知、英汉对比等角度,对委婉语做了详细深入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丰硕,极具参考价值,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重复现象较普遍,研究问题不深入等;国外有学者就委婉语做过实证研究,但都是英文材料,且仅局限于英语国家。廖巧云(2015)提出“内涵外延关联传承模型”理论,已有文章用ERP技术,从汉语反语、转喻、隐喻、双关、夸张等角度,来验证汉语语义修辞识解机制的“内涵外延关联传承模型”,证明了这些汉语修辞的识解过程存在“可能性特征提取的心理现实性”,但是还没有文章从汉语委婉修辞的角度对该理论进行论证。本文研究问题为:汉语委婉语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可能性特征提取的心理现实性”?本文将利用ERP技术来探讨汉语委婉修辞的识解机制并为其提供证据。本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被试内设计(关键句类型:委婉句、直义句和无关句),精心选取30组句子作为实验材料,其中两组为练习材料,选取24名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作为被试。实验过程为:首先呈现语境句,然后呈现关键句(委婉句、直义句或者无关句),随后呈现关键词,被试要判断关键词真假,最后呈现陈述句,被试要判断该陈述句与语境句和关键句的意思是否相符。本实验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外语学习认知神经实验室完成。使用E-prime2.0软件对实验材料和过程进行设计编程,用Neruoscan4.5和Syn Amps2对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进行采集,最后使用SPSS16.0对ERP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等统计分析。本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测探词的反应时在无关句条件下最长,平均值为1052.53毫秒,其次为委婉句,平均值为915.69毫秒,探测词在直义句条件下的反应时最短,平均值为906.14毫秒;直义句与委婉句条件下探测词真假判断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t(18)=.110,p=.915>.05];直义句与无关句条件下探测词真假判断的反应时差异显著[t(18)=-1.185,p=.041<.05];委婉句与无关句条件下探测词真假判断的反应时差异显著[t(18)=-1.325,p=.028<.05]。(2)N100和N400的平均波幅:无关句条件下探测词真假判断引起的N100和N400平均波幅最大,其次为委婉句,最后为直义句,两两对比差异显著;P200的平均波幅:直义句条件下探测词真假判断引起的P200平均波幅最大,其次为委婉句,最后为无关句,两两对比差异显著。(3)委婉句和直义句条件下探测词真假判断引发的N100波幅在右中央区差异显著[t(18)=-2.331,p=.040<.05];直义句和无关句条件下探测词真假判断引发的N100波幅在左顶区[t(18)=2.837,p=.016<.05]和中部顶区[t(18)=2.393,p=.036<.05]差异显著。(4)委婉句和无关句条件下探测词真假判断引发的P200波幅在右顶区差异显著[t(18)=3.024,p=.012<.05];直义句和无关句条件下探测词真假判断引发的P200波幅在左中央区[t(18)=2.573,p=.026<.05]、中部中央区[t(18)=2.579,p=.026<.05]、右额区[t(18)=2.564,p=.026<.05]、右顶区[t(18)=3.383,p=.006<.05]、中部顶区[t(18)=3.493,p=.005<.05]以及中部额区[t(18)=2.411,p=.035<.05]差异显著。(5)直义句和无关句条件下探测词真假判断引发的N400波幅在左中央区[t(18)=2.227,p=.048<.05]差异显著。(6)常用委婉表达已经成为一种常规表达,他们的识解过程与直义表达差异已经不显著了,因为直义表达不常见,人们反而会觉得奇怪。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汉语委婉语的识解促进了对探测词真假的判断,并存在“可能性特征提取”的过程。本研究为汉语委婉语的识解存在“可能性特征提取”的过程提供了证据,从委婉语角度验证并支持廖巧云(2015)提出的修辞话语识解框架,即内涵外延关联-传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