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于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临床上一般多采用人工流产或是紧急避孕药来终止意外怀孕。这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焦虑和恐惧,而且常常伴有子宫穿孔、宫颈宫腔粘连、子宫底蜕膜发育障碍等并发症,又有由于各种原因避孕不当或未即时避孕而导致的多次刮宫对女性的生殖健康带来威胁。而近几年凝胶剂穴位注射作为一种受关注的穴位埋线替代方法,是将穴位注射和埋线疗法结合到一起的产物,是对刺灸法的一种补充。而凝胶穴位注射又因其方便制备,可生物降解,缓慢释放,广泛的载药性和穴位刺激性能够用于女性意外妊娠的终止的新方法。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以着床期小鼠为研究对象,对小鼠进行针刺石门穴及凝胶植入石门穴及米非司酮处理,检测不同处理方法对着床期小鼠血清E2、LH的含量变化及子宫组织中ER-α的表达情况,旨在从激素水平和基因水平揭示针刺和米非司酮药物凝胶穴位注射对妊娠女性生殖能力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使用石门穴调节女性生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临床操作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为米非司酮药物凝胶剂穴位注射的应用奠定基础。研究方法:本实验将50只雌鼠随机的分为五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米非司酮药物凝胶组和米非司酮组。每组10只雌鼠,采用雌雄2:1合笼交配法,建立妊娠着床期雌鼠模型。后3组分别施予针刺石门穴、米非司酮药物凝胶剂植入石门穴以及米非司酮注射给药的方法予以干预。干预结束后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的E2及LH的含量,用Real-PCR法测定子宫ER-α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着床期小鼠血清中E2含量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E2较正常组明显提高,两者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针刺组、凝胶组和米非司酮组的E2的含量较正常组均有降低,但针刺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凝胶组和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较模型组相比有明显下降,且与模型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和米非司酮组均有下降,但米非司酮组较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着床期小鼠血清中LH含量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LH较正常组明显提高,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凝胶组和正常组比较,LH含量均有升高,但针刺组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凝胶组和正常组比较,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和正常组相比较,米非司酮组有所下降,但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凝胶组和米非司酮组和模型组相比较,均有下降,且针刺组和凝胶组同米非司酮组比较有所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米非司酮组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两者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着床期小鼠子宫ER-α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各组雌鼠的子宫组织ER-α mRNA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凝胶组的较模型组ER-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其他各组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胶剂植入石门穴通过降低着床期小鼠血清E2及LH的含量,改变ER-α mRNA的表达情况,影响H-P-O轴对孕鼠的调节机制,破坏着床所需的内环境的平衡,达到抗早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