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鹿原》的地域文化内涵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作家陈忠实的“枕棺之作”——《白鹿原》自1993年出版以来受到了旷日持久的关注。其中有不少论文对作家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化研究、社会历史研究、女性研究、比较文学研究、艺术表现研究等方面。尤其是雷达的《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可谓鞭辟入里,深刻把握了作品的灵魂。还有其他同样分析精到的论文,对于认识和研究《白鹿原》具有重大参考价值。但总的来说,还是缺少由物及人的对关中地域文化内涵的研究,而且对《白鹿原》电影改编的研究目前还是一片空白。本文试图从三部分来分析《白鹿原》的地域文化内涵。先以客体为切入点,将关中意象和关中语言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烛照《白鹿原》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再从主体的角度来体味作家的“乡土情结”和生命体验对《白鹿原》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的深刻影响;进而探究《白鹿原》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关中地域文化精神;并进一步拓展《白鹿原》研究的新领域——《白鹿原》的电影改编(关中地域文化的综合展示),为小说文本成功转化为电影影像提供有力佐证。通过第一部分的分析,意在通过《白鹿原》中具有特色的关中意象和关中语言,以静态的形式展现关中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白鹿、鏊子、祠堂这些十分具有地标性的意象,以它们潜在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为人们认识关中、了解关中提供了一种可能。而语言是作家思想的重要文化载体,通过具有关中特色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的分析,尤其是作家对“秦腔”的偏爱和运用,使我们能够近距离的观照关中人的日常生活和人物性格,将浓郁的关中地域文化特征于无形中融入读者的阅读体验之中。通过第二部分,重点从人的角度去分析《白鹿原》所具有的关中地域文化精神。这里所说的“人”,不但指作家本人,还指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通过对作家的成长经历和乡土情结以及他的生命体验和艺术体验的分析,具体剖析《白鹿原》浓郁的关中地域文化风格形成的主观原因。通过作品中两类人物——《白鹿原》的男性守卫者和女性反抗者的心理分析,主要解读《白鹿原》浓郁的关中地域文化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通过第三部分的分析,重点突破《白鹿原》影像改编研究的空白。通过陕西籍导演王全安对小说《白鹿原》的选择与再创造,浓郁的关中风情得到了视听一体的综合展现。本章主要从忠实原著与作者电影、色彩选择与简单化处理、女性困境与圆形叙事三个角度探析《白鹿原》影像改编的得与失,为经典小说成功改编成电影影像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确认《白鹿原》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贡献,以及陈忠实小说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一类对国家、社会和公众具有严重危害的经济犯罪类型。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经济犯罪活动。在证券犯罪、合
近年来,穿越小说横空出世,成为网络文学中最热门的一种题材。创作人员众多,作品数量巨大,在网络上拥有超高的人气和点击率,迅速占据了各大文学原创网站、席卷大江南北。优秀的穿越
<正>欣闻《文史春秋》杂志被列入农家书屋工程目录,即将从文史工作者的案头,从寂静的编辑部,从阅读群相对集中的城市步入广阔的农村,与千千万万的农民朋友朝夕相处,成为文化
期刊
生与死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同样,成长亦是自然法则。长大成人是人生必经阶段,它意味着心理和生理的成熟,但两者却不同步。个体经历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完成从自然
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突显出体育教育急需要解决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问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能够显示出体育课的效果,然而,这都需要体育教师专业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本研
关于地方文化意义的研究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全球化背景下,地方的意义正在被全球性力量中和与消解。在这种断裂之下,原有的对于"地方性"的想象反而在认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舱单电子数据传输管理办法》(1999年2月1日发布,以
中日两国做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关系中不和谐的因素增多,从历史问题到现实问题各种摩擦不断,在事关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