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六章组成。前三章主要论述了云南产栽培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K.Fu)枝叶、黄龙尾(Agrimonia pilosa Ledeb. var. nepalensis (D. Don)Nakai.)、芜菁还阳参(Crepis napifera (Franch.) Babc.)的化学成分研究;后三章介绍了云南省红豆杉资源及云南红豆杉研究概况,并对龙芽草属及还阳参属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运用吸附树脂、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方法,结合波谱技术,从以上三种药用植物中共分离鉴定62个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紫杉烷二萜、三萜、黄酮、倍半萜、木脂素等类型,其中有2个新化合物。云南省是云南红豆杉资源主要分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物种资源和环境优势。但目前云南省相关产业只处于原料生产提供的阶段,从栽培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30个单体化合物,主要结构类型包括紫杉烷二萜、黄酮、甾体。蔷薇科龙芽草属植物黄龙尾(A. pilosa Ledeb. var. nepalensis)是云南省习用的道地药材,具有收敛止血、调经止带的功效。为提高“黄龙尾”内在物质基础的认识,进一步完善提高“黄龙尾”药材质量标准,首次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黄龙尾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单体。结构类型包括三萜、黄酮、间苯三酚衍生物、异香豆素、植物甾醇类和脂肪酸,所有化合物均是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药材“芜菁还阳参”在各版《云南省中药材标准》中只有对照药材的TLC鉴别,没有明确成分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项。为加强对于芜菁还阳参物质基础的认识,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芜菁还阳参”药材质量研究,对“芜菁还阳参”药材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芜菁还阳参(C. napifera)干燥根中分离得到9个单体,主要结构类型包括三萜、倍半萜及木脂素等,其中包括1个新的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苷及1个新的苯甲酸类化合物:芜菁还阳参苷、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2-C-葡萄糖苷(3,5-Di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2-C-glucoside)。论文后三章介绍了目前云南省红豆杉资源及云南红豆杉的研究概况,并对龙芽草属及还阳参属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