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选择典型内分泌干扰微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为研究对象,其中选用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优先控制污染物和我国现在污染最严重的DBP和DEHP为代表性化合物,选取黑藻为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受试沉水植物死亡分解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释放行为及其生物可利用性。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分离纯化、初筛和复筛,得到能以混合PAEs(DBP,DEHP)作为唯一碳源并生长良好的2株耐受力较强的优势降解菌株,初步鉴定结果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 Cohn)和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 Brooks and Murray)。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株对DBP和DEHP降解效果显著,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对DBP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0.99、0.71 h-1;对DEHP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77、0.66 h-1。选择其中的微球菌属作为降解菌株进行了黑藻分解过程中PAEs释放及生物可利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黑藻分解体系的DBP、DEHP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的降低,说明在黑藻衰亡分解过程中,黑藻中的PAEs能够释放出来,而微生物也可以对PAEs进行有效降解,使PAEs浓度逐渐的降低,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处理方式对DBP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1.93、2.02 h-1;对DEHP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32、0.41 h-1,表明黑藻分解释放过程对DBP、DEHP的生物可利用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可能是分解过程对降解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影响,以及水中PAEs初始浓度的不同等因素造成的。具体的原因需要在以后研究中进一步确认。黑藻分解过程中水样DBP的峰值占黑藻分解体系总量的25.5%,DEHP的峰值占总量的15.1%,因此体系中PAEs主要还是存留在黑藻体内,在水体存留的量不大,这是因为DBP、DEHP都有比较强的疏水性,更加容易分配到有机相中,同时由于优势降解菌株的生物利用作用,使水样中的PAEs能够保持比较低的浓度水平。因此沉水植物在进入衰亡期后,向环境中释放的PAEs也十分有限,并可以被微生物降解掉,短时间内不会对水体水质产生显著影响。在降解产物中,产生的单酯MBP、MEHP主要在黑藻样中分布,而生成的邻苯二甲酸、苯甲酸和异辛醇则主要在水样中分布,对其存在的分布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根据降解产物的种类推测DBP、DEHP的可能降解途径为在酯酶作用水解成相应的单酯MBP、MEHP和相应的醇类,然后继续水解成邻苯二甲酸,进一步降解成苯甲酸,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