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诸德之首”,流传至今的孝道规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也成为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重要焦点之一。在结合学科交叉优势的基础上,以心理学为主线的研究转变了孝道研究的价值诉求,把探索孝道态度的区域差异、孝道与各心理因素的关系、孝道对道德失范的矫正、孝育对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改善等作为着眼点,寻求孝道对于国人的独特心理价值。台湾大学叶光辉教授建立的双元孝道模型,为以应运而生的新孝道为基础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路径。双元孝道模型即在家庭关系中,孝道是具有实质功能和意义的潜在心理基模。基于不同亲子关系的运作特征而形成两类孝道运作面向,一是重视尊亲恳亲、奉养祭念的互惠孝道,二是强调抑己顺亲、护亲荣亲的权威孝道。本研究基于双元孝道理论、父母控制理论、客体关系理论和差序格局理论,采用双元孝道量表、父母控制量表与生活满意度量表分别测量孝道信念、父母心理控制与行为控制、生活满意度。研究旨在探讨在孝道心理影响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父母心理控制(消极面向)和父母行为控制(积极面向)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机制。通过对湖南省与浙江省的539名中学生的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双元孝道信念与父母心理控制显著负相关,与父母行为控制显著正相关。双元孝道信念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互惠孝道信念和权威孝道信念均与家庭满意度相关水平最高。另外,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显著,且收回关爱与家庭满意度相关水平最高。2、双元孝道信念起部分中介作用。互惠孝道信念在父母控制与生活满意度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20.7%,其中收回关爱、主动询问显著通过影响互惠孝道信念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权威孝道信念在父母控制与生活满意度间也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29.2%,其中坚持权威、主动询问既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也通过权威孝道信念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而行为约束仅通过权威孝道信念影响生活满意度。3、父母心理控制、互惠孝道信念与生活满意度在中学生性别上差异显著;各变量在是否与祖父母同住及家庭抚养人员上无显著差异;父母控制、互惠孝道信念、生活满意度在中学生年级上差异显著;在父母最高文化程度上,仅父母行为控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父母心理控制上,互惠孝道信念、生活满意度差异显著;不同程度父母行为控制上,各变量均差异显著。基于研究所发现的结果,本文立足于优化实施父母控制、发展中学生的双元孝道信念、提升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三个角度,分别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教育策略,助力家庭孝道教育发挥优势,显现孝道对个体的积极心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