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酸盐岩礁滩相储集体在油气田储层中占有重要地位。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由于勘探程度的差异,对于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样式的认识多限于塔中北部边缘。本文综合利用最新地震、钻井、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以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解剖了塔中南部、东部、西北部台地结构样式,探讨了台缘礁滩相储层的形成机制。研究成果对于科学勘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以构造—海平面变化为研究主线,认为在中奥陶世末形成的塔中古陆的基础上,在持续海侵背景下,晚奥陶世发育了东窄西宽南北为断裂坡折带控制的NW-SE向展布的塔中碳酸盐岩台地,南北台地边缘均具有中部高陡,分别向东、向西变缓的趋势。根据上奥陶统台地边缘结构特征,总结为陡坡型镶边台地边缘、缓坡型镶边台地边缘和台阶型台地边缘三种样式。陡坡型镶边台地边缘主要分布于塔中台地南、北台缘带的中部地区,缓坡型镶边台地边缘主要分布于塔中西北部,台阶型台地边缘分布于塔中东部地区。台地形成时不同部位断裂活动及其造成的断裂带两侧地形高差对不同样式台地边缘的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成岩作用研究,建立了良里塔格组孔隙演化模式。早期大气淡水溶蚀孔基本被胶结充填。识别出四期埋藏溶蚀作用,Ⅰ期埋藏溶蚀孔多被无“铁”方解石充填,Ⅱ期埋藏溶蚀孔多被含“铁”方解石充填,Ⅲ期埋藏溶蚀孔被沥青半-全充填,Ⅳ期埋藏溶蚀孔大多未充填为有效孔隙。确认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经历了加里东中期Ⅱ幕岩溶作用的改造,该期岩溶作用沿塔中Ⅰ号断裂带岩溶作用强,其他地区发育较弱。综合多种研究方法,发现高能礁滩相沉积的亮晶颗粒灰岩,受到同生期淋滤溶蚀以及被胶结充填,埋藏环境中这些颗粒灰岩粒内充填方解石和粒间胶结物常被再次溶解,晚期发育的有效孔多与此相关,早期淡水溶蚀与胶结为埋藏溶蚀提供了有利条件。塔中地区的热液活动多表现为热液矿物对先成孔隙的充填,热液溶蚀作用仅局部发育。储层储集空间划分为孔隙型、孔洞型和裂缝型三大类,其中,溶蚀孔、洞主要为风化壳岩溶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形成,原生孔和早期溶孔保存较少。构造裂隙形成有效的储渗空间,构造挤压形成的岩石颗粒碎粒化易于埋藏溶解作用,多期多类型的破裂作用对储层进行了有利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