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文明的进步,同时也对城市形态及城市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之而来的以人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日益遭到漠视、地区文化与传统生活逐渐消失等为突出表现的城市问题已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展开对欧洲中世纪与中国封建时期城市形态的比较研究,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从中获得于今天有意义的思想与精神,从而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角度去认识现有的城市问题.该文首先对城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两方面入手,对欧洲中世纪与中国封建时期的城市形态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比较.通过比较归纳出二者城市形态的共性主要表现在整体性、集中性与均质性;差异则反映在动力机制上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发展时序上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以及物质形态上的"自由与严整"、"开放与封闭"、"高耸与平缓"、"体与群"等.进而提炼总结出二者城市建设的精髓所在,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建设精髓以城市的有机性、多变性与和谐性为代表;而中国封建时期的城市建设精髓则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质朴和谐的生态观、融于山水的自然观及层次分明的美学观.并结合现实,从"人性化"、"尺度"与"发展观"等几方面阐发了启示,最终提出了回归本原的核心思想.回归不是模仿,更不是复古倒退,而是在当今科技主导的背景下对人性本原的一种呼唤,是对城市自身价值的更深层思考.其真正内涵是一种精神回归,这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源于生活、昭显人性的精神.从根本上讲,科技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终极目标,只有将技术与人文统一于一体的发展才是真正意义的进步.城市绝不仅仅是地图上单纯的坐标概念,而是人类生活的载体,只有回归人性本原、演绎生活的城市才是我们真正的理想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