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关于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的文献和临床研究资料已不少,但因为文献类型和论证强度的问题,目前始终没有一个公认的最优方案,未能形成一种相对标准的治疗规程。因此对于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的方案作较为细致的临床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观察比较不同针刺间隔时间对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的疗效的影响,既可以完善贝尔麻痹的针刺治疗方案,又可以从针刺间隔时间对疗效的影响程度,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给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具有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00例,按病变程度分层,以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两组:一周3次组和一周6次组,两组在急性期(发病7天内)的治疗上,取穴及操作方法相同,仅针刺间隔时间不同,一周6次组采取日针一次(周日休息),周3次组采取隔日针一次(周日休息)。在其后的静止期(发病第8天~1个月内)内,两组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在初次治疗前、急性期(7天内)及发病后1个月对病情进行评估,记录面神经功能评分(H-B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对各次评估结果进行分析,计算进步率,对比出不同的针刺间隔时间(一周6次组和一周3次组)对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疗效的影响。研究结果①两组组内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一周6次组患者,经1周治疗后H-B评分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经4周治疗后与1周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一周3次组患者,经1周治疗后H-B评分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经4周治疗后与1周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这说明,针刺治疗本病对于一周6次组患者和一周3次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均有良好的改善效果。②两组间治疗后H-B评分比较: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H-B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B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这说明,一周6次组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较一周3次组更好。③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1周后,一周6次组与一周3次组两组间疗效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周后,一周6次组与一周3次组两组间疗效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在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上,一周6次组要优于一周3次组。④从FDI(面部残疾指数)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都有显著差别(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上均有明显进步,治疗前两组间FDI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治疗4周后,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生存质量上,一周6次组优于一周3次组。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贝尔麻痹患者,根据发病后7天和发病后一个月进行测量计算出的进步率,两组有明显差异,一周6次组明显优于一周3次组。从两组的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来看,一周6次组的躯体功能评分高于一周3次组,一周6次组的社会功能评分低于一周3次组,即一周6次组的患者生活中受到疾病的影响较一周3次组小,恢复情况较一周3次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