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血管性痴呆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的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痴呆综合症。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血管性痴呆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多,目前在我国国内血管性痴呆患者在老年痴呆群体中占据较高份额,其生活质量差,家庭负担、社会负担均较为沉重,因此该病的防治工作不仅受到整个医学领域的瞩目,更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密切关注,但截至目前,其发病机制仍未可知,这方面的研究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白藜芦醇是从中国传统中药虎杖根茎中被提取的天然化学物质。其是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物质,生物活性广泛,在调节血脂、止咳平喘、抗氧化、抗肿瘤进展、对抗细菌上均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其还可以对肝脏及心血管系统形成保护作用,备受神经系统及心脑疾病领域的关注。目前对于白藜芦醇血管和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成为神经科一个新的热点,但目前对白藜芦醇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及急性脑血管病方面,在痴呆方面主要着重于在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研究。对于血管性痴呆方面的研究尚不是很多。另外如前所述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但其在抗凋亡及胆碱能系统是否同样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还不得而知。所以在本研究中,拟通过不同的方面探讨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的血管及神经保护作用。该研究共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 白藜芦醇预处理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模型氧化应激的影响目的:通过对PC12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剥夺氧糖建立相应的损伤模型,就白藜芦醇预处理后的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从而通过体外实验探讨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不同浓度(10μmol/L、20μmol/L、40μmol/L、60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PC12细胞24小时后,应用化学方法建立细胞氧糖剥夺损伤模型。复氧24小时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哇蓝法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检测乳酸脱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的PC12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10μmol/L、20μmol/L白藜芦醇组可明显升高PC12细胞细胞活力(P<0.05),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40μmol/L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60μmo1/L组与模型组相比细胞活力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DH的释放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10μmol/L、20μmol/L白藜芦醇组LDH的释放量均有所减少(P<0.05),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μmol/L白藜芦醇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60μmol/L白藜芦醇组与模型组相比LDH释放量增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10μmol/L、20μmol/L白藜芦醇组SOD活性均有所升高(P<0.05),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μmol/L白藜芦醇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60μmo1/L白藜芦醇组与模型组相比SOD活性有所下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10μmol/L、20μmol/L白藜芦醇组MDA活性均有所下降(P<0.05),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40pmol/L白藜芦醇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60μmol/L白藜芦醇组与模型组相比MDA水平有所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0μmol/L、20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可以提高PC1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模型的细胞活力,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而40 μmol/L白藜芦醇对该模型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60 μmol/L白藜芦醇可以降低该模型细胞活力;其具体保护机制可能与减少LDH释放、升高SOD活性、降低MDA活性相关。第二部分 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目的:采用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观察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月龄为12~14月),体重300~400g,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对照组及白藜芦醇治疗组,采用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白藜芦醇对照组及白藜芦醇治疗组于术后8周开始以白藜芦醇(25mg·kg-1)每天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同等量的0.5g/L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连续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搜索实验衡量大鼠学习记忆水平。结果:训练第1-3天,模型组动物的平均上台潜伏期以及上台前游泳距离与其他组无明显差别;而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及游泳距离不断缩短。但到第4天,模型组大鼠的上台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P<0.01)。实验第5天撤除平台,模型组动物在平台所在象限(第Ⅱ象限)中游泳的时间百分比和距离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白藜芦醇治疗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提高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第三部分 白藜芦醇对VD大鼠模型氧化应激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目的:我们拟观察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海马和皮层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以及乙酰胆碱酯酶、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影响。方法:第二部分动物模型在完成行为学检测后,断头取脑,在冰盒上剥离皮层与海马组织,测定各组大鼠脑皮层、海马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活性的变化;及乙酰胆碱酯酶、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皮层、海马组织内丙二醛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大鼠脑皮层、海马组织内丙二醛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皮层、海马组织内乙胆碱酯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大鼠脑皮层、海马组织内乙胆碱酯酶明显减低(P<0.05),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氧化应激反应;白藜芦醇可以刺激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胆碱能系统。第四部分 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凋亡的影响目的:我们拟观察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从而探讨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的保护机制。方法:第二部分动物模型在完成行为学检测后,断头取脑,在冰盒上剥离皮层与海马组织,采取Westen-blot的方法检测Bax、Bcl-2、Caspase-3、PARP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Bax的表达明显上升,而Bcl-2的表达明显下降,Bax/Bcl-2的比率也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组Bax的表达明显下降,而Bcl-2的表达明显上升,Bax/Bcl-2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caspase-3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组caspase-3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PARP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组PARP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Bax的表达;白藜芦醇可以上调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Bcl-2的表达;白藜芦醇可以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Caspase-3的表达;白藜芦醇可以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PARP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