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尼1998年解禁汉语之后,与中国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使得来华学习汉语的印尼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由于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交往符号的不熟悉,印尼留学生在华会遇到跨文化人际交往与适应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印尼留学生在华的跨文化人际交往与适应状况,发现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对在广西师范大学攻读学士或硕士且来华时间不到一年的五名印尼留学生,进行了跨文化人际交往与适应的研究。该研究从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历时9个月,采用了基本信息问卷调查,三次跟踪访谈,数次非正式交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并结合相关的跨文化适应理论和中印文化差异,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主题归类。 受试印尼留学生认为持续的接触、情感的分享、精神与行动上的支持是成为好朋友的必要条件;影响印尼留学生跨文化友谊形成的关键性因素是交往频率、个体共性和自我表露程度。由于印尼留学生之间言语沟通方便、彼此之间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且可以相互提供实际帮助,受试印尼留学生来华之后,会迅速地与其他高年级的印尼留学生发展成朋友圈,这是印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不可避免的结果。而由于汉语水平的限制、共享人际圈的缺失、管理方式的影响、交往频率的偏低、沟通方式的不同,受试印尼留学生很难与中国人建立友谊,这阻碍了他们的跨文化适应,也降低了他们来华留学的满意度。与中国人交往相比而言,印尼留学生更乐于与东南亚的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建立友谊。受试印尼留学生在与中国人的接触和沟通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调整和沟通方式的转变,他们从保守、害羞、温柔和被动的沟通方式逐渐变成坚定、自信、包容和主动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