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报告(2019)显示,60%以上的中国城镇居民金融素养处于一般或者不好状态。偏低的金融素养水平制约了养老规划和资产管理的配置绩效,给老年福利带来了潜在负面影响。本文研究了金融素养对中国城镇居民退休前后养老决策和养老资产配置的影响。使用中国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报告(2019)分析了城镇居民金融素养和养老决策的典型事实;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了金融素养对退休前养老决策和退休后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针对退休前的资产配置行为,探究了金融素养对养老规划和未来养老资产配置的影响。使用IV-Probit二阶段工具变量回归缓解了反向因果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并约束了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对金融素养从主观金融素养、客观金融素养,以及基础金融素养和高级金融素养等维度进行了细分识别,检验了不同金融素养类型对养老规划和养老资产配置的影响。针对退休后的资产配置行为,关注了金融素养对老年阶段消费、负债等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以及金融素养对退休后资产多元化配置的影响。此外,在金融素养影响养老决策和资产配置的进一步研究中,还针对退休前后的临界阶段,使用微观面板数据对退休前后资产配置的影响进行了动态分析。为了明确金融素养影响养老决策和资产配置的内在机制,引入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等政策冲击事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扩展研究,并进一步剥离了背景异质性对金融素养资产配置效应的扰动。本文的核心结论为:第一,退休前金融素养对养老规划和资产配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改善城镇居民养老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金融素养的提升能有效改善不同人群的养老状况。房价对未来养老资产配置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味着投资住房是保障养老的一种手段。但房价对养老规划的负向影响也说明过度依赖“以房养老”会导致减少对未来养老的规划,容易为未来养老埋下较大隐患。此外,通过对社区平均金融素养的研究发现区域间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相互间的正向促进,意味着社区集聚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改善养老;第二,基础金融素养和高级金融素养对退休后的资产配置、养老消费和养老负债的差异性影响说明对养老资产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积累财富,以此保障老年时期消费是保障养老的关键,在此过程中通过负债的手段也可以缓解养老消费压力;第三,除金融知识的积累外,养成更好的自主金融行为也可以有效的改善养老状况。金融素养能够影响养老资产多元化配置,以此应对养老资产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还可缓解政策事件对养老的冲击,增强养老生活的稳定性。不同时期的金融素养对养老资产配置具有差异性,接近退休时期应该选择更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以应对生活状态的较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