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格局是土壤动物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少有基于小尺度的土壤动物空间格局动态研究。地表-地下土壤动物空间格局的关联性更是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在黑龙江省帽儿山森林生态站的天然次生林内,设置3个5m×5m的小样地(Sample A,Sample B,Sample C),每个小样地均分成25个1m×1m的小样方,于2014年-2015年进行多次野外调查,基于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揭示鞘翅目成虫群落和土壤跳虫群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并探讨这种地表-地下土壤动物空间格局的动态性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调查共捕获鞘翅目成虫11科、1021只;土壤跳虫9科、34种、4786只。在小尺度条件下,不同样地之间鞘翅目成虫和土壤跳虫的物种组成和个体数量存在差异,表明小尺度范围内的群落结构仍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不同调查月份土壤动物的物种组成和个体数量存在差异,可见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时间动态性。(2)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小尺度上形成显著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自相关指数表明,土壤动物群落、部分优势物种和常见物种多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特征,且高值斑块和低值斑块镶嵌并存的空间格局是鞘翅目成虫和土壤跳虫格局分布的典型特征。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鞘翅目成虫和土壤跳虫的空间格局分别可以拟合为线性模型、指数模型、球状模型和高斯模型。其中线性模型在土壤动物的群落水平和物种水平均占有一定的比例,表现为纯块金效应,表明其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土壤动物物种之间具有复杂的空间关联性,大多受结构性因素或随机性因素单一调控。在不同的土层上,其空间关联性具有差异性变化。且土壤动物物种间的空间作用关系具有时间动态性。本研究在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基于地统计学分析,揭示出小尺度范围内,土壤动物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格局,且空间格局具有时间动态性。另外,本研究仅能说明5 m×5 m的空间幅度内鞘翅目成虫群落和土壤跳虫群落的多尺度空间格局特征,更大或更小空间尺度的特征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开展。